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推动美术学科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研究,促进高质量育人,形成教育合力,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于2024年5月14日上午承办石景山区美术学科区级研究课活动。区中学美术教研员吕老师伟及全区30余名中学美术教师参与现场观摩并进行集体评课活动。我校栾雨晴老师执教的《为同学画张像》区研究课受到一致好评。

在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栾雨晴老师立足艺术新课标“课程育人”导向,加强了课程衔接,坚持“以评促学”。该大单元设计借鉴思政、音乐等学科内容,在融合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对知识整合、问题解决的能力。为此,栾雨晴老师以单元课程中第三课时《为同学画张像》为例,进行研究课的展示。

在本节课中,栾老师以“情境教育理论”为依据,通过创设真实情境,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使其认知与情感相结合,实现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在引入环节中,本课结合“世界微笑日”、“班级笑脸墙设计评比”等活动作为切入点,从学生身边的真实任务出发,缩小了课程与生活实际的距离,增加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在新课讲授环节中,本课围绕“真“、“美”、“情”、“思”等要素展开教学,例如,在探索脸型与五官分布的规律时,本课选取了真实的同学为案例,通过观察对比引导学生加深对“三庭五眼”的理解,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在作品展示环节,通过各小组组装展板的形式将所有作品汇成“爱心微笑墙”,再次引发了学生对于微笑力量的认识,对其后续学习、生活都将有促进意义。

为了配合学生更好的完成不同阶段的实践环节,本课还制定了不同的评价方式和评价要点,从自评、互评到师评,多方面进行考量,既能让学生了解自己对本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又能让学生注意到其他同学的优缺点以便后续完善自己的作品。同时,美术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课要求学生围绕“设计班级微笑墙”这一主题,从美术核心素养的多个角度体会美术与生活的关系,结合自己在社会中的实际体验,感受美术知识和技能在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深化对美术价值和意义的认识。

研究课展示结束后,栾雨晴老师还围绕本单元及本课进行了现场说课,从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过程及作业设计、特色与反思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说课结束后,区中学美术教研员吕伟老师进行了点评,从本节课的筹备与打磨过程、课堂实施效果、单元教学设计意义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解读,充分肯定了青年美术教师的成长,表达了对栾老师的认可。随后,各位老师围绕本节课进行了交流与讨论,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促进了老师们在教研中共享、共研、共成长。今后,北大附石艺术组全体教师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前行,不断耕耘,智慧实践,行而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