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在北大附中本部特级教师于璇老师全方位的大力支持下,在于璇老师和石景山教研员刘晓昕老师的引领和悉心指导下,在教研组长王俊霞老师的精心组织指导下,12月26日我校生物教研组开展石景山区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课:鞠红玉老师(石景山)、李娟老师(本部)联合展示了单元教学设计成果。本次课程将生物教材第六章第一节《细胞的增殖》作为一个单元,同时也可将其置于一个更大的单元即《细胞的生命历程》的一部分。

单元整体教学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细胞的增殖》单元以“大蒜根的伸长的细胞学基础是什么”为情境 —通过“制作和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任务”为任务—落实“探索推测并利用证据说明有丝分裂的过程“活动—将“计数两张有丝分裂装片中的不同时期细胞的数量并求出比例”的作业作为评价学生对有丝分裂过程的学习掌握的手段,强调知识的结构化和整体化,避免学习的浅表化和碎片化,将概念学习及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其中,实验先行的第一课时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新的探索,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知识先行。先做“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然后学习有丝分裂的过程,从具体到抽象。实验的功能定位是获得证据的手段,是推理的基础和前提,充分体现科学工作是基于实证,是依赖实验和推理的范式。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得以实施的前提是绝大多数学生都得到了显微镜下的真实的实验结果,本次的单元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既依托北大附中本部生物教学团队对“有丝分裂实验”的长期探索所得的改良实验的支持,又有北大附中本部生物教学团队的优秀成员——李娟老师完成的单元第二课时“基于实证的有丝分裂过程”的教学完美配合。
在两节课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流与展示,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优势,以pad作为线上、线下“教学评”互通的媒介,课程创新性高,学生参与度强。


在评课环节,石景山区高中生物学教研员刘晓昕老师评价到: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和北大附中本部的两位老师合作完成的单元整体设计里的两课时,简直是完美衔接,第一节实验效果出奇的好,第一次看到这么清晰的分裂图像,并在实验后充分展示了结果,完成了对不同时期排序的假设。第二节则是多角度的证据分析和推理,体现了生物学重实证的科学本质。准备的过程很曲折,但结果很完美,参与的老师们辛苦了!

听课的老师也收获颇多,老师们评价到:单元的整体设计上特别有新意,带领学生感悟模拟科学家真正的探究过程,同时实验效果真的是特别好,每一个问题都有很好的过渡,课程引入了很多的科学实证,例如一些电子的照片、科学家研究的一个最新的技术手段,如荧光显微镜拍摄的连续过程,再让学生进行分析,这些材料的运用都是非常好的。

本次单元教学设计成果联合展示践行了课程改革精神,充分促进了石景山学校与本部的深度合作交流。我校生物教研组会坚持以“上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国育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