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上有乾坤 “书”中有巧思

作者:李皓 发布时间:2023-11-16 编辑:审核: 浏览次数: [关闭]

板书能简练地、系统地体现教学内容,以明晰的视觉符号启迪学生思维,提供记忆的框架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说,板书设计和运用的优劣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为强化教师基本功,提升板书意识,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组举行了教师板书设计比拼活动。老师们认真准备,在本学期所教的教材内选择题目,用心创作,尽情挥洒。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老师们的板书和设计说明吧。

图1 李菁老师.jpg

李菁老师

《背影》一课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描画父子关系变化图作为主要板书内容,通过对七段课文的详读,学生在关系坐标上进行标注。在标注过程中强调要标注事件和对应的心情,全部标出后进行连线。学生能通过此板书直观感受到朱自清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变化明显。从父子之间关系紧张,朱自清对父亲充满厌恶及不耐烦;到父子关系缓和融洽,朱自清对父亲充满感激和心疼,学生能快速抓住变化的转折点是父亲买橘背影带来的。这一背影留存在朱自清心里,八年后回忆起仍充满怀念。板书提示学生关注在阅读时注意区别回忆性散文中的两个“我”,即现实中的我与回忆中的我。也就是文章中首尾两段虚写父亲的背影是28岁的朱自清在回想,中间2至6段实写当日所见的父亲背影,是20岁的朱自清与父亲的真实经历。作者以28岁的年纪再次回看20岁那年的浦口送别,终于意识到了父亲藏在深处的爱子之心,也最终愧疚于自己当年的不懂事。

图2 章毓卉老师.jpg

章毓卉老师

《小议慎独》是议论文,议论文的论证思路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展现作者的整篇文章的论证思路。而作者的论证思路中还需要展示分论点的层次,所以设计成递进的符号来展

现,包括中心论点的提出,这样能更好的让学生整体把握议论文的结构。

图3 杨晓雨老师.jpg

杨晓雨老师

板书崇尚简洁,对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议论为主的散文,要注重梳理文本的论证思路(行文思路)以及论证方法,所以在板书设计中体现以上内容。本次板书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学生在划分层级时能够梳理出并列的两个层次,即“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但是另一个层次,即从战争到治国学生却不容易梳理,所以在板书中,我们将战争和治国做了连接,生动而又鲜明梳理梳理出了本文的行文思路。最后我们将文本得出的结论用红笔做出标记,显而易见,方便理解记忆。

图4 龚林林老师.jpg

龚林林老师

《诫子书》这篇课文,作者主要对儿子讲了三点:治学要做到内心宁静,修身需要忌浮躁,而要想治学和修身有成效,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通过简洁明了的板书学生就能很快掌握文章的脉络。

图5 乔于格老师.jpeg

 乔于格老师

《故乡》的第二课时,以分析人物形象为主,课堂上注重让学生梳理和人物相关的描写,然后分析人物前后的变化。板书用颜色各异的粉笔呈现了各小组的探究结果,学生能够找到两个精彩的比喻句,从此处出发去概括人物形象之变。为了让学生更好得理解这一变化,将小说人物的“异化”这个关键词引入课堂中,并用红色粉笔做了标记,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重点。

图6 张晶波老师.jpg

 张晶波老师

议论文重在说理,而说理过程如何体现,则非常重要。此板书正好能让思维外显,能非常清晰、明确感知《小议慎独》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突出了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

而且也能很好呈现教学重点,即辨析分论点的关系。

       图7 朱坤老师.jpg

图7  朱坤老师

七年级上第四单元采用大单元教学设计,通过分析,本单元要完成“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的学习任务,通过教读《纪念白求恩》,自读《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来逐步实现。课堂上,复习“段首句”“段尾句”常常是提示段落主要内容和标志层次转换的关键句子的重要知识点,归纳得出记叙文及议论性文章找到关键句、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可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板书一目了然,既有学法指导,又完善了知识结构,很好地提示了本课所学的全部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

板书设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将继续求索之路,提升设计的内功,让教学基本功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