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芬现象式教学培训班开班仪式

作者:安伟华 发布时间:2023-10-16 编辑:审核:王素勉 浏览次数: [关闭]

图1.jpeg

10月13日下午,石景山区教育分院师训科组织的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小学部和金顶街小学全体教师中芬现象式教学培训班开班仪式在金顶街小学举办。北京当代好课堂教育研究中心继教院院长、学科指导专家王秀英、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教师培训中心主任李爱霞、金顶街小学校长张立田、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副校长刘亚慧及金顶街小学、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25名教师出席仪式。芬兰智慧咨询公司代表Lida-Maria Peltomaa及翻译线上出席仪式。

图2.jpeg

图源:人民网/彭玉凯

芬兰驻华大使莱娜-凯萨·米科拉(Leena-Kaisa Mikkola)高度重视此次培训,为开班仪式进行视频讲话。讲话提到,芬兰教育体系因其开拓精神而受到国际关注,芬兰在现象式学习和教学方面世界领先、闻名海外。满足21世纪需求的优质教育是全世界每个学生都应该享有的权利,期待这一培训促进中芬教育领域的互利交流与合作。

图3.jpeg

李爱霞主任对培训的过程与结构进行了说明。她表示,这是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希望这支队伍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为石景山区的探索和改革做出努力。

图4.jpeg

随后,Lida-Maria Peltomaa围绕课程概述、课程指南、现象式教学的定义及芬兰对现象式教学的理解与实践进行了详细说明。现象式教学要求了解不同学科的内在联系,结合两种或多种学科的内容、理论、方法和视角,使学科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相比最终的教学成果,它更关注教学的过程和意义。现象式教学提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全球视野和批判性思维。

图5.jpeg

图6.jpeg

图7.jpeg

与会专家、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在首次培训中收获颇丰。青年教师与专家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就课程设置、课程依据等问题与芬兰专家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

图8.jpeg

学科指导专家王秀英表示被参训教师的学习热情所感染,同时感谢石景山区教委、北京教育科学院石景山分院及金顶街小学、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的大力支持。王秀英指出,我们要走在现象式教学的前列,关联“双新”、“双减”背景,针对现象式教学灵活进行本土化实践,形成现象式教学的优秀案例,使其在国内落地生根。

图9.jpeg

分院教师培训中心主任李爱霞对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学习非常熟悉,她表示芬兰的现象式教学和它们在方向上高度一致。李爱霞主任肯定了参训教师的学习态度,代表教委和分院对青年教师寄予厚望,希望青年教师能认真研学现象式教学,将其化为己用。

图10.jpeg

金顶街小学张立田校长表示,青年教师应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在中芬两国专家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实践,使现象式教学服务于中国的教学实际和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

图11.jpeg

图12.jpeg

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刘亚慧副校长对参训教师进行了动员,希望青年教师不要闭门造车,要在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主动进行学习和沉淀,在学习过程中围绕教学实践案例积极请教专家,在不断打磨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图13.jpeg

现象式教学契合“双新”、“双减”教育改革理念,强调体验式学习、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此次培训班促使现象式教学在中国落地生根,使石景山区青年教师吸收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为石景山教育的探索和改革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