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促进青年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于2023年5月24日举行本学期青年教师中心的第二次活动。活动由兰珂老师、王旭东老师主持。

兰珂老师首先介绍了开学以来青年教师中心常规工作的开展情况。本学期青年教师中心组织全体青年教师前往保利剧院观看音乐剧《放牛班的春天》,通过本次活动,青年教师体会到了如何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更好的成长。此外,青年教师每周要撰写流程图并通过互评的方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大家的流程图内容不断充实和完善,每一次反思都是下一次进步,相信通过不断打磨教学流程、反思教学设计、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会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内容体系化。
启航杯作为新教师职业生涯的第一次“重量级”比赛,是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关键任务和事件,一定能够在思想理念上对新教师产生深刻洗礼,接下来由四位新入职青年教师分享打磨启航杯教学设计的心得。
程子妍老师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三个维度分享了自己的课例《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程老师指出,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必要时教师可补充史料,以启发学生深度思考,从而实现师生的深度对话。

栾雨晴老师从课程的定位与价值、课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课程特色与亮点、不足与改进措施四个维度分享了《收藏与创造——旅游纪念品设计1》一课的设计思路与反思。栾老师认为,要注重学生沉浸体验,聚焦社会最新热点,创设真实的学习任务,在学习评价环节可以引入多种方式,如本堂课设计了“我是投资人”的环节,引导学生从投资方的视角看待纪念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闵福燕老师从前期备课、专家指导、自我实践三个维度分享了自己设计“两角和与差的余弦”一课的心得。闵老师指出,针对同一知识点,对比初高中课标中的不同表述、不同版本教材的编写内容有助于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此外要注意把专家的建议内化为自己的话语体系,以学生熟悉的方式进行学习内容的呈现。

徐春丽老师从文本解读、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反思四个维度分享了《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徐老师提出,教师要善抓文章特色,规规矩矩落实重难点;设计教学环节时要以新课标为导向,充分关注单元教学任务,通过有趣的活动给学生搭建思维路径,在游戏中让学生自然而然理解“小屋”的象征意义,从而理解文章主旨。

在学习了四个优秀课例后,青年教师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心得,再由抽签的方式选出各小组教师代表向全体青年教师进行分享。


部分教师心得展示:
阴一鸣老师:①备课时关注学段衔接、注重知识的整体性 ②上追单元,从上位知识看本节课内容 ③注重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的归纳,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④对知识的深度挖掘与拓展 ⑤对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整合 ⑥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具有开放性与拓展性。
王明倩老师:①挖掘身边生活情境,基于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内容 ②运用以往学习内容和作业环环相扣,体现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③明确单元主要任务之后在课时之中有效落实,关注课文前后的联系。
任晓庆老师:①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体现新课标精神、对比义教课标与高中课标,明确教学目标 ②单元教学整合不同年级的课程,从身边情境入手 ③课时素养目标明确,课前收集照片了解学生兴趣点,课上设计一个旅游纪念品,可开发为一个跨学科的课程,如果可以延续作出产品能发挥更大的育人价值 ④对教材的研读透彻,目标-情境-活动贯穿始终 ⑤文本解读,抓住重难点进行落实。
此后,王旭东老师提出了“青年教师互相听课机制”,希望青年教师走进彼此的课堂,相互学习与交流,实现共同学习、取长补短。

最后,徐文博副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徐校长就如何从知识点走到知识面、如何将专家的建议转化为自己的话语体系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并对全体青年教师提出了三点期望:第一,要注重课堂教学,始终把课堂放在第一位,要始终关注学生,保证学生的课堂状态;第二,要始终以研究者的心态面对课标、课堂、教材、学生,多读专业书籍,提升专业水平,不满足于浅表学习;第三,要积极主动承担工作,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此次交流会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大家通过实践分享,达成理念共识,从而实现携手奋进的目标,进而促进自我专业的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