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4月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学习新课标精神、落实新课标理念就成为国家及市区教育教学的重要工作。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坚持从学校层面组织推进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尤其是推进课堂教学真正落实新课标理念,于2023年5月17日开展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展示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和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主办,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承办,线下和线上同步进行。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宋亚云副教授、石景山区教委副主任胡光熠、基础教育科科长王贤鑫、石景山分院李文院长、赵慧娥副院长、石景山分院的各位教研员老师们、北大附中本部各学科学科长、来自云南弥渡的研修教师团、石景山区其他学校的教师等应邀参与了本次活动。此外,有1327人次在线上观看了本次活动的直播。



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的教师们进行了涵盖11门学科的22节课程。
序号 |
学科 |
单元主题 |
课时主题 |
授课教师 |
年级 |
授课地点 |
初中40分钟 08:50 -09:30
高中45分钟08:50 -09:35
|
语文 |
研读典范文章,弘扬中华美德 |
驿路梨花 |
徐春丽 |
初一 |
初一3班 |
数学 |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 |
张楠 |
初一 |
初一1班 |
英语 |
自然:Facts about the world |
Qomolangma-the Most Dangerous Mountain in the World? |
侯明 |
初二 |
初二2班 |
语文 |
明逻辑之理,攻中心论点 |
“我是命题人” 试题命制展示 |
朱坤 |
初三 |
初三3班 |
生物 |
生物圈中的人 |
酒精在人体内的旅行 |
王旭东 |
初一 |
初中楼一层 生物实验室 |
历史 |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
社会生活的变迁 |
安雁超 |
初二 |
初中楼一层 历史专业教室 |
政治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
科学立法 |
宋欢 |
高一 |
高一2班 |
化学 |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 |
乙醇的性质研究 |
卢佳 |
高一 |
高中楼一层 西化学实验室 |
语文 |
时代镜像 |
《阿Q正传》和《边城》对比阅读 |
高海燕 |
高二 |
高二2班 |
语文 |
时代镜像 |
借环境之镜,感时代之思 ——《阿 Q 正传(节选)》《边城(节选)》小说联读·环境主旨篇 |
刘紫璇 |
高二 |
艺术楼 二层报告厅 |
数学 |
函数主题下的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
研究函数性质的一般方法 |
方琼 |
高二 |
录播教室 |
初中40分钟 09:45 -10:25
高中45分钟 09:45 -10:30
|
道德与法治 |
青春时光 |
思维的成长 |
杨春 |
初一 |
初中楼一层 历史专业教室 |
历史 |
小钱币,大历史 |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
王明倩 |
初一 |
录播教室 |
体育 |
原地正面掷实心球——出手角度的改进与实践 |
原地正面掷实心球——出手角度的改进与实践 |
严玉蓉 |
初一 |
南操场 |
体育 |
耐久跑 |
耐久跑-途中跑 |
朱博 |
初一 |
北操场 |
美术 |
平凡的颂歌——人物画 |
生动的人物动态 ——用画笔表现劳动之美 |
刘思文 |
初一 |
初中楼一层 沙画教室 |
数学 |
数据的分析 |
方差的概念 |
阴一鸣 |
初二 |
初二5班 |
物理 |
海陆空军事领域的前沿科技(压强与浮力) |
物体的浮沉条件 |
高崴 |
初二 |
高中楼二层 东物理实验室 |
舞蹈 |
校园舞蹈 |
百变校园,多彩生活——动作的组合与创编 |
陈瑶 |
初二 |
艺术楼 二层报告厅 |
英语 |
Unit 10 Connections |
Writing Workshop: A News Report |
占澍婷 |
高二 |
高二3班 |
物理 |
探寻光的本源 |
光电效应 |
张霄燕 |
高二 |
高中楼二层 西物理实验室 |
体育 |
花球啦啦操 |
啦啦操—自主学习活动 2 |
陈琳 |
高二 |
健身房 |



刘紫璇老师的“时代镜像”单元主题教学下的《借环境之境,感时代之思<阿Q正传(节选)><边城(节选)>小说连读》一课,王明倩老师“小钱币,大历史”单元主题下的《货币的起源与发展》一课,方琼老师的《研究函数性质的一般方法》,陈瑶老师的《百变校园,多彩生活——动作的组合与创编》,在网上进行同步直播,使更多教师能够在线上参与本次活动。

课程结束后,徐文博副校长向参与本次活动的各位专家、领导、学校代表汇报了学校推进新课标学习的情况。学校在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颁布后,马上启动新课标学习和实践工作,分为新课标学习启动阶段、新课标深入学习阶段、新课标成果转化阶段。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和高中新课标,关注单元教学、深度学习、项目式学习,尤其注重新课标精神在课程教学中的落实,做到以课标备课和教学,邀请专家和区教研员进行多次讲座和指导,开展了多轮新课标学习成果的汇报与交流,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主任宋亚云副教授指出我校的教育教学紧跟新课标要求,通过落实单元整体教学指向学生的终生发展,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宋老师充分肯定我校教师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学科素养,教师创造性地整合教学内容,体现出清晰的学科逻辑,在合理的情境中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完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建构过程,是新课标精神和育人理念的充分落实。

石景山分院李文院长对本次活动展示出的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新课标学习的丰硕成果表示祝贺。李院长指出本次新课标学习展示交流活动是区教学研讨季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从顶层进行统筹谋划,不断深入,推进新课标学习和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历经一年的探索,几乎全学科教师都进行了全方位成果的展示。李院长还指出在展示课程中教师注重课程内容的结构化体现,关注重点内容的生成过程,学校在学生培养中重视五育并举,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北大附石学子展现出了优良的思维品质和积极的精神状态。

石景山区教委胡光熠副主任指出,本次活动是学校日常教学样态的集中展示,体现出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开放办学的心态、与时俱进的觉悟、狠抓课堂的决心,是区域教育水平发展的强劲力量。胡主任表示新课标中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关注探究素养和实践素养的培养,本次活动的课程体现了我校教师卓越的创新实践能力,将新课标精神深入贯彻到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胡主任表示区教研培训部门也将全力配合学校工作,稳步助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成为石景山教育的一面旗帜!

活动的最后,刘亚慧副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的新课标学习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崔岩校长的带领下,我校教师团队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重成绩,更重素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一切为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主动成长”的育人理念,使学校成为石景山教育的新高地,办出国家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喜欢的教育!

很荣幸能够参加本次新课标下教学展示活动。起初接到任务时,我的内心非常忐忑,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我一时不知该从何入手。语文组的老师们第一时间帮我联系专家指导,周曼云老师和孙庆明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语文组老师们一遍遍帮我打磨设计的过程中,我对教材文本的理解也更加深入。活动现场北大中文宋教授和石景山教育分院的领导老师们的点评更让我受益匪浅。新课标下的单元教学区别于传统单篇教学,需要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吃透文本,深化认识。同时,宋教授的点评也让我意识到不断提高自身文学修养、扎实教学基本功对于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重要性。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未来我会以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求真求实的钻研精神对待教学,努力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再次感谢学校给我提供的交流平台和学习机会!
-语文教师 刘紫璇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新课标新增加的内容,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是引导学生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将所学历史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知识、技能、方法以及课题研究等结合起来开展探究实践活动。本次课程设计是基于区、校各类新课标系列学习活动的具体实践,以“小钱币,大历史”为专题单元教学主题,融合历史、道德与法治、艺术和劳动等学科,贴近生活,兼顾七年级历史学习内容和学情特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切实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本次活动是一次有意的尝试,然道路漫漫,跨学科主题探索依然在路上,接下了我会结合本次活动中老师们的宝贵建议,继续开展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历史老师 王明倩
本次研讨活动,课程经过了区级教研员专家的指导和各兄弟校老师的宝贵建议后,我对于本单元的理解更为深刻,成长很多。根据专家老师的指导和建议,我也有着一些教学反思,如:注重一节课设计的细节处理,细节处理不好可能影响学生的理解和流畅性;注重一节课学生状态的把控等。我也明确了未来的努力方向:要持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关于学生在学习后的反馈评价,关注较弱的学生在课堂的生成等。本次研讨月活动使我再次磨练了教学能力,深刻理解了单元设计下的内涵,激发了我的深度思考。
-生物教师 王旭东
“设计综合性和有梯度的任务,给学生留出足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胡湘华老师的听评课让我如饮醍醐。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不应是给学生找出细节信息,而是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细节后,再将其组合搭建起有逻辑的思维框架,学生在通过观察教师构建思维体系的过程中,建立完善自己的思维体系。在写作课设计时,应将内容、语言、结构视为一体,不可拆解其一,将原本的一体内容变得零碎,而应整体输入与输出。感谢学校提供如此宝贵的锻炼和成长机会,让我对教学设计和学生活动安排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会主动思考,积极实践,不断优化、改进课堂教学。
-英语教师 占澍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