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综组寒假备课系列活动之深度学习提素养,单元教学路径 -记北大附中于璇老师讲座

作者:任晓庆 发布时间:2023-01-11 编辑:审核:马丽清 浏览次数: [关闭]

2023年1月10日,理综组继续开展寒假集体备课系列活动。本次活动有幸邀请了北大附中学科长、未名学院院长、北京市特级老师于璇老师进行题为“走向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主题讲座。于璇老师从走向深度学习的课堂、核心素养教育的落实、怎么做深度学习、深度学习评价四个方面详细讲解了深度学习在核心素养培养中重要作用及实践路径,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老师们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讲座。

图片 1.png

于璇老师首先分析了在当前时代发展的背景之下,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上升到了核心素养的维度,因此课标是依据核心素养的要求编制的,而我们的教学就必须立足课标,进行有效的指向素养目标的教学活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周而复始,经过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完成。于璇老师指出核心素养的完成依赖于真实的学习过程,即学生需要发生深度学习,而单元教学是引发深度学习的必需路径。

其次于老师界定了“多大”是一个单元?这解决了大部分老师的困惑,大单元是可以达成四个核心素养的教学单元。于老师以“探究酶的化学本质和作用特性-以果胶酶为例”单元进行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的介绍。单元教学设计中包括引领性的学习主题、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及持续性的学习评价。通过该案例的学习,老师们对于引领性学习主题中的“引领性”如何体现、真实情境如何选择、素养目标如何制定、学习任务如何对关键任务,持续性的评价如何反馈促进教学有了深刻理解。

图片 2.png

最后于老师介绍了深度学习的路径,重点以“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课时为例,介绍了如何实施深度学习的中的持续性的学习评价。评价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勿庸置疑,于老师指出持续性的评价可随时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监测与调控学习过程、反馈与指导改进教学,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在该实例中教师统整学习目标、学习活动与评价方式,评价与学生活动一一对应,评估学生学习目标是否达成。于老师介绍了前后测、学习任务单、表现性评价的具体实施方式,老师们获益良多。

图片 3.png

最后的提问环节中老师们就单元情境选择与教材的关系、在复习备考中单元教学的重要性与于老师进行了深度交流,老师们纷纷表示获益良多,对于老师表示了深深的感谢。

图片 4.png

于老师的讲座即有高度的理论引导,又辅以具体的教学实例,贴近一线教学,为老师们进行单元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示例。讲座结束后,老师们意犹未尽,纷纷在各学科组内进行了深入讨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了反思,并依据于老师的讲座内容对自己的单元教学进行了修改,也为下学期单元备课的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聆听于璇老师的讲座是一种享受,于老师沉浸式的语言表达可以让我置身其中,没有居高临下、摸不着的话语体系,有的是真真切切发生在师生间的教学落地和理论印证,我想给学生创设情境的妙处也在于此,我很专注的聆听,学生的课堂我想也该亦是如此。于老师说:“教学问题可以运用评价解决,学生的实验操作、照片作为可以学生在任务中的学习表现及核心素养的发展证据”,尤其是Yes or No的策略让我豁然开朗,这简直玩转了“评价”!留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

-理综组 王旭东

于老师在讲座中讲到深度学习中的一个环节就是建构,建构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只有顶尖几个学生能够独立建构,如果放手让学生回家做,可能就是抄笔记,或者抄网络,所以这种难度较高,内容较大的事情,就需要把人聚集起来讨论、时间阶段充足,共同完成,并且互相评价修改。于老师的分析很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也点拨了我,其实教师在课程建设时,也需要建构,也需要团结一致,讨论学习主题包括的内容,课时分配,拿出文本,有可以对照修改的案例,提出修改的建议,实现主题内容的建构,通过其中具体一个主题内容的组织成型,使得建构落地,这样的学习内容,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掌握解题策略,形成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