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一声,满园芳菲。4月2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全方位介绍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的修订情况,并于当日颁布了体育与健康学科课程标准。26日,吕学彬组长对各位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深刻领会新课标的新变化、新要求,积极学习课程方案,掌握新课标内容,以新标准实施开展学校体育教学工作。
4月27日,体育教研组开展了2022版新课程标准集体学习教研活动。吕老师从新课标的关键点、新旧课标的变化、义教课标与高中新课标的关联等方面做出细致的解读。


新课标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学习结束后,教师们就以上问题展开了交流,教师们畅所欲言,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感慨新课标为教学、教研、学习指明了方向,大家纷纷表示将以实际行动把新课标教育思想、理念、方法落实落地。
学习心得摘录——
吕老师: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每节课群体运动密度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不低于50%;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在140-160次/分。
孙老师:新课标中体育教师不再是消极地扮演着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执行者角色。而是一个新课程的设计者,这让我们看到了体育课程改革的美好恰净和希望,更加坚定了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王老师:自己的教育理念又一次得到更新、提升。一定要重视“三融合”:育体、育心、体育与健康教育,并且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与安全的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
彭老师: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个微笑,?朵小红花,掌声和鼓励等。平时,我经常鼓励学生“行不行,努力就行!”“好不好,进步就好!”。
任老师:体育课程不但要聚焦核心素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更要结合学生的学段特点、个体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学会、勤练、常赛,让学生真正能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养成健康的锻炼习惯并提高身体素质。
严老师:学生越早形成健康与安全的意识和良好的生活方式,便能越早的惠及生命健康和延续,所以要始终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理念不动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