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青年教师发展 推进深度学习探究——我校承办区教科培一体化促进校本研修系列活动

作者:梁涧溪 发布时间:2021-05-12 编辑:于昊文审核:王金海 浏览次数: [关闭]

2021年5月12日,石景山区教科培一体化促进校本研修系列活动在我校召开。本次活动以“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青年教师‘深度学习’教学研讨”为主题,北京教育学院干部教师培训中心方怀胜主任、胡玉华教授、吴欣歆教授,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张芊书记、师训处陈绪峰主任、李琳老师,区各中学课程教育负责教师、学科教师,我校崔岩校长、王金海副校长、徐文博副校长及全体青年教师出席了本次活动。

图0.jpg

活动第一阶段,按照理科、文科设立两个分会场,进行“深度学习”为主题的研讨交流。在理科分会场,首先由我校物理学科高崴老师进行《魔“力”探秘》公开课展示,高老师从大单元角度出发、关注主题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在情景探究中体验力的奥秘、学习力的知识、提升实验探究能力,随后,高老师又结合课例进行了《基于单元主题情境创设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主题发言。接着,物理学科程健老师做了《指向深度学习的物理教学路径探索》主题发言,从深度学习、单元教学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以高中物理必修2《圆周运动》《电磁感应》为例,分享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设计路径: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单元作业设计,从而落实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石景山分院丁庆红老师对于两位老师的汇报进行了点评,他高度肯定了两位老师的研究分享,认为两位老师的设计实践内容丰富,都指向真实复杂的问题情境,通过创设挑战性任务,解决传统教学面临的困境。提出深度学习要进一步关注学生掌握核心知识、理解学习过程、把握学科本质和思维方法,通过内趋力驱动,让学生体验到成就之美。

图2.JPG

生物学科任晓庆老师结合我校在1+3年级开展的生物课程建设情况,做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初高中衔接生物课程案例分享》主题发言,从培养学生科研、创造能力,全面锻炼提高动手能力的角度出发,带领学生从科学研究的方法入手,进行生物学文献调研或实验探究,基于真实问题情境串联探究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思考,从而提升生物学科素养,做到初高中生物知识和能力的有效衔接。

图3.JPG

北京教育学院胡玉华教授进行点评,他肯定了我校青年教师积极探索、深度探究的意识,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生物衔接课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提出要有高站位、关注大概念、回归学科本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习得,深刻把握科学史的教育价值。

图4.JPG

在文科分会场,由青年教师占澍婷、杨晓雨两位老师首先带来“深度学习”教学实践主题发言。占澍婷老师以英语阅读课为例,从课前激发、课中深挖、课后拓展三个梯度逐层培养学生的“整合性思维”与“高阶思维”,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杨晓雨老师以对比阅读《小石潭记》和《核舟记》为例,分享语文学科从确定文本学习价值点、选择对比阅读材料、搭建对比支架、开展对比阅读评价四步骤,通过对比阅读的形式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随后,北京教育学院吴欣歆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深度学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教学讲座,吴教授肯定了我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创意与并结合两位老师的发言进行了深度点评。她谈到,通过两次倒转从:从社会实践第一次倒转到知识体系,再从知识体系第二次倒转到学习实践实现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理论下的教学设计应具有典型、完整、进阶三个特征,并运用生动翔实的课程设计案例,让老师们对于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与思考。

图6.JPG

活动第二阶段,与会人员齐聚总会场展开研讨,研讨活动由石景山分院师训处李琳老师主持,我校王金海副校长做了主题为《课堂教学变革,让学习真实发生》的发言,从我校的教师培养体系构想出发,结合我校青年教师成长中心开展的系列活动,全面展示了我校对于青年教师成长的高度关注与悉心培养;同时,根据学校的改革发展,适时提出、推进“深度学习”教学研讨实践,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再跨新台阶,切实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落实核心素养。

北京教育学院干部教师培训中心方怀胜主任对于本次研讨展示活动进行了点评,她认为,本次展示活动充分体现了我校务实的教师教育培训风格,培训者与参训者、参训者之间相互学习,开展立体式的交流学习,同时又集合团队交流、凝聚集体智慧。同时她对于未来教师的培养提出三点发展方向:第一,始终将教师培训工作的放在重要位置,“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第二,我们正处在教师队伍建设最好的时代,要不断加强教师教育的改革创新;第三,教师的成长需要更有实战性的培训环境,突出实践导向。

图9.jpg

最后,石景山教育分院张芊书记做总结发言,她肯定了我校近年来的跨越式发展、取得的扎实成绩,希望我校要持续高度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变化、扎实推进深度学习模式探究;落实国家和区级教育精神,在“双减”中做工作,推进各学科部门的横向融合交流,共同提升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争取教育培训工作在十四五期间再跨新台阶。

图10.jpg

展望未来,我校将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继续开展教育科学实践探究,不断深化研讨新型教学模式,关注青年教师成长发展,为石景山区教育教学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