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石景山教育集团全体教师心理健康及师德系列培训

作者:乔于格 发布时间:2018-12-08 编辑:审核: 浏览次数: [关闭]

       2018年12月8日上午8点~下午5点,北大附中石景山集团进行全员全天培训。
       第一场:教师自我认知及人际关系提升 
                             
       李强  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主任、教授、博导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兼心理健康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通过“我是谁”这一活动来暖场,老师们积极参与。
       李教授指出,我们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于对“我们自己是谁”的认识:当我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们是谁,我只会透过重重的墨镜看学生,我就不能够教好他们。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教的学科——不能够出神入化地在深层的、个人意义上吃透学科。
       李教授还深入剖析李教师人际冲突的主要原因:人际关系复杂、个人品格上的抵触、相互缺乏有效沟通、相互工作认识差异、彼此存在利害关系以及班级间竞争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问题是如何产生的,也即信息的发布与接收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用好非语言,即表情、肢体动作、语气语调等,减少信息传播中的误解。同时,使用积极的语言肯定自己和他人,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

       培训2 全面认识性教育
       主讲人 李红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
       认识性:性是贯穿人类生命的核心内容,包括生理的性、性别身份和角色、性取向、性欲望、性愉悦、亲密关系和生殖行为。人们对性的体验和表达可以体现在思考、幻想、欲望、信念、态度、价值观、行为、角色和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性可以包括所有这些方面,但不是所有的方面都一定被体验或者表达出来。性受到生理、心理、社会、经济、政治、伦理、法律、历史、宗教和精神等多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接着,我们展开了学校开展性教育积极意义的讨论
       那么,全面性教育的核心概念有哪些?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明确指出:
       全面开展实施性教育迫在眉睫,我们如何回应人们对性教育的误解和担忧?李老师给出了详细解答:

       培训3 校园欺凌的预防与解决措施详见下一期
       培训4树立文化自信 培育中华美德 落实立德树人--在中小学开展中华美德教育的若干思考
                              
       主讲人:王新宏 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原所长 北京书通教育科技研究院院长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中国的中小学教师、校长,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是必备的修养。否则,从根本上无法自立、自觉、自信和自强。中国文化的延续、传承靠教师教师要尽早意识到注重传统的作用和价值,提升自身的修养,给学生世界知识的同时,传递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与精神。教师首先要学会如何学习传统文化,并知道中国传统教育的丰富经验。要使学习者知道,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就不会有尊严,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会有平等交流的资格。与会老师对这一点深有感触。
       王教授指出,在当前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还要走家校协同共育之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

                              
       与会教师感悟:四场培训主题不一,各有侧重。从立足于教师本人的人际关系指导、到学校性教育课程的开展和实施、以及学校内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和对策研究和当前背景下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我们在一场场的讲座中收获颇丰,下一个阶段的教育工作将会更加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