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周旺生教授弘扬法治精神

作者:唐倩茹 发布时间:2018-12-07 编辑:审核: 浏览次数: [关闭]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旺生教授给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的校级领导、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主管等开展了主题为《中国制度和中国改革的新问题——分析法治理念》的精彩讲座,周教授以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幽默风趣的方式为大家分析法治理念的误区,大家认真聆听,收获满满,一起弘扬法治精神,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
       首先,周教授肯定了当今中国大力倡导法治思维、法治精神,自十五大以来,我国倡导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然而,周教授也指出建设法治中国的现实难题,例如中国特色法治理论与世界法治国家共性之间的距离等。
       政治体系改革与法治建设有三个部分的内容,政治体制改革、法治的操作方法、法治理念,周教授就法治理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法治中国需要健康积极的法治理念来支撑,然而国人对法治理念有诸多误区需要纠正。第一,法治思维需要真实法治环境来培育和支撑,法治思维作为意识形态只适用于法治社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法治思维是法治理念的阳春白雪,需要水到渠成去实现,在历史条件成熟前,先要求“关键少数”先有和用法治思维。第二,务实坚持法治核心要点,做法要求做、允许做的事,不做法不让做的事。法治思维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第三,法治理念不应理想化,不应夸大法律和法治的作用范围,“依法办事”不可滥用。第四,法律永远只解决行为问题,不解决意识问题。第五,法律和法治不等于正义的体现、公平的象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掌握法律和法治的原则和原理,观察实际生活,观察古往今来的法律是什么情况,因为生活是永恒的著作,是唯一一本原著,一切著作是从生活这本原著中翻译出去的。
                               
                              
       我校传承北大精神,走出学校,走进北大,感受自由包容的学术氛围,周教授视野开阔、极具个性的教学方法值得借鉴,同时在学校建设方面的法制化、规范化有着重要启发,老师们得到了一次法治精神的洗礼,也获得了指导现实生活的方法,对生活有了更深的认知和洞察,愿我们在建设法治中国的道路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