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做一个有境界的老师

作者:段庆伟 发布时间:2015-08-20 编辑:审核: 浏览次数: [关闭]

  时间:7月13日-17日
  地点: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人物:北大附中的部分领导和老师,北医附中和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的部分老师
  事件:教师培训

  4天半的培训结束后,我又认真读了一遍我的培训笔记,竟然有32页之多。几天的培训使我感受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策略、教学实践,感慨良多。
  一、印象深刻的事
  1.让我感受颇深的话
  崔岩校长:“要让你的学科充满学科魅力”,“与高手过招,你也会变成高手”
  张思明副校长:“要做一个有境界的老师”;“要做名师,更要做明师”
  单超老师:“用老师的工作换取学生的高效率”;
  常竟超老师的学生:“我们未必去学历史,但我们忘不了常老师的历史课”。
  2.新技术的应用
  孙才奇老师运用苹果手机或PAD,与学生实时互动的地理课;
  孙玉磊老师的O2O(online to offline)《周易》课;
  李晶老师的教学平台的功能展示;
  张结实副校长的教学平台功能展示。
  3.课程开发
  周沛耕老师自己编数学课本。
  单超老师的地理课程开发介绍,自编《学生手册》和《教师手册》;
  董玉亮老师自己编语文课本,开设鲁迅选修课,让学生做线装书。
  4.北大附中,一个有历史,有故事的学校
  常竟超老师沐浴熏香后才上课;
  周沛耕老师不上公开课,评优课,认为意外反馈,才是真本事;
  莫潇燕自立自强的故事与“飞燕奖”的设立;
  关秋兰老师不穿布拉吉,把教育作为最重要。
  5.学生自主能力的锻炼
  从选课开始,学生就要学会选择,并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决策能力的培养和责任感的培养使学生终生受益。当然导师和学长的帮助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作出决策。
  6.学院议事会
  “罗伯特议事规则”,公民教育,现代公民的培养,未来领袖的培养。这一切充分传承了北大的精神。
  7.过程评价的重视
  北大附中制定了详尽的过程评价规范,北大附中不仅重视你最后的结果,更加重视学生培养过程中能力的锻炼。
  8.选修课和俱乐部多
  选修课和俱乐部以及戏剧节、舞蹈节的设立,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也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增加了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
  9.培训教师的中午放松戏剧课
  王匡和郭亿达老师使我们这些教师变成了真正地演员,过了一把戏剧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反思
  第一次到北大附中,第一次参加时间如此紧凑,内容如此丰富,新理念和新实践如此多的培训,确实是一次理念的轰炸,头脑真的有一点晕的感觉。
  来到北大附中,确实是呆着“仰望”的心态,经过几天培训,北大附中也确实是让我在仰望。我始终在揣摩北大附中的办学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北大附中的不同在哪,我是否找到了北大附中的可以用于我们自己的学校普适性原则。通过培训,我认为,我基本上找到了答案,而且是让我比较满意的答案。
  基于本次培训的所见所闻所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注意如下几点:
  1.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基础、更好的钻研教材、使教学更加生活化,能够做出些许创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乐于接受,容易接受。
  2.加强整体备课,使课程体系更加明确,通过画思维导图,是学生对知识更加系统化。
  3.加强学科发展历史的学习,增加阅读量,假期正在阅读《生物学思想发展的历史》(【美】恩斯特?迈尔),增强对学科发展历史的学习,使讲堂的讲授更加形象话,更富有感染力,将学科的发展立体化,而不是平面化。
  4.增加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哲学理念的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架构,在解决学生的问题方面能够左右逢源,提高教师个人魅力,树立一定的权威。
  5.加强与北大附中本部教师的沟通与联系,充分吸收他们的先进经验。
  6.勇于尝试新方法,新理念,增强教育科研能力,也能让学生接触最新的科研成果,增强学生关心科学进展,关心社会变革的兴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