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碰撞,蓄力前行——技术教研组新学期集体备课

作者:于昊文 发布时间:2025-09-04 编辑:审核:翟永霞 终审:徐文博 浏览次数: [关闭]

秋意渐浓,教研正当时。为进一步提升技术学科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技术教研组积极响应《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指导意见》及《北京市义务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推进实施方案》,在教研组长翟永霞的带领下,开展了以“聚焦新科技・探索新课堂”为主题的集体备课活动,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的扎实推进注入新动能。

聚焦新发展共研新方向

全组教师深入研读教育部相关文件,结合学校各年级教学实际与学科特色,围绕人工智能基础认知、AI与学科融合应用、AI伦理与安全等核心内容展开研讨。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能力基础,教师们从小学阶段AI趣味启蒙、初中阶段AI项目实践、高中阶段AI跨学科探究分层设计实施路径;重点探讨不同学科的融合方式。此外,就AI通识课线上线下资源整合、校企合作引入专业AI教学工具、学生AI素养评价标准构建等问题各抒己见,共同探索AI通识课的新样态,切实将教育部与北京市的人工智能教育要求落到实处,为培养学生的AI核心素养与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技术赋能探索教学创新

技术教研组开展专题学习活动,全体教师围绕“行空板应用实操与开源设备教学对比”展开深度研讨,通过“理论梳理+实操体验+对比分析”的形式,推进智能设备教学应用能力提升。老师们首先聚焦行空板的学习:从硬件结构拆解,到基础编程环境搭建,再到实际教学场景模拟。大家亲身体验行空板即插即用、可视化交互”的优势,还针对如何通过行空板实现人工智能项目展开热烈讨论,互相分享编程调试中的技巧与解决思路。同时围绕“开源设备教学适配性”展开对比分析,结合教学经验,梳理Arduino、ESP32与行空板的核心差异,探究从基础编程到智能硬件应用的过渡教学设备。

凝聚共识明确实施路径

经过技术教研组的集体研讨,完善了以科学教育、人工智能教育为核心的工作规划,为教学实践落地指明方向。同时翟永霞组长重点强调以研促教,三个一行动目标:每位教师打造一节优质研究课、参与组内特色课程建设、完成一次专项教学技能培训,并鼓励青年教师主动承担研究课任务,在课程设计与磨课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既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也为学校科学教育与人工智能教育的持续推进注入活力。

为助力新入职教师快速站稳讲台,顺利开启教学征程,技术教研组聚焦新教师成长需求,启动新教师专项帮扶工作。针对两名新入职教师,教研组量身定制开学第一课联合打磨计划,通过多轮研讨,有效帮助新教师熟悉课堂节奏、提升教学把控能力,为确保开学第一课高质量落地、助力新教师平稳适应教学岗位提供了有力支撑。

教以共进,研以致远。通过系统学习和集中研讨,全组教师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阶段人工智能教育的总体目标、内容框架与实施要求,重点围绕AI与学科教学融合、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培育、教学资源开发等关键议题,致力于将宏观政策理念转化为具有校本特色、可落地、可推广的课堂教学实践方案,为新学期课程创新与教学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与实践基础。共研科智融合新教学,赋能素养培育新课堂,教育提质的征途上,技术教研组永远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