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第九届“启航杯”教学风采展示活动中,我校青年教师凭借深厚的教学功底、创新的教学设计与扎实的育人实践,在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苟雅婷、田野、李依洋三位老师斩获一等奖,桑敏、潘亭、刘思洋三位老师斩获二等奖,我校青年教师获奖数量和比例均处于市区前列。六位老师以亮眼成绩彰显我校青年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与成长活力,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再添光彩。
优异成绩的取得,既是学校“一切为了孩子全面而又个性地主动成长”教学理念的深度落地,更离不开青年教师发展中心培养机制的强力支撑。备赛期间,学校高度重视,校长书记亲自统筹部署,明确备赛方向与保障举措。青年教师发展中心牵头,联动各学科组、各职能部门形成协同合力,从教学内容的精准打磨、教学设计的反复优化到实战模拟的精细指导,为参赛教师提供“全流程、专业化、定制化”的支持。
苟雅婷老师以“情境创设促进语言生成,浸润体验提升核心素养”为主题,开展了一年级英语故事教学实践。教学中,她采用多种形式呈现内容,并融入AI教学手段,以支持学生在情境中的语言学习过程,旨在提升其对主题意义的理解与表达能力。本次课程设计以新课标为依据,结合进班试讲的实际反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二十余次调整与优化。备赛过程中,区教研员孙波老师和学科组老师们对教学设计提出了修改建议通过多次迭代,最终形成了一节结构清晰、活动有趣、内容适切的故事教学课。
田野老师在本次教学设计中聚焦培养学生兼顾实用与美观的设计意识与创新思维。课堂中,教师通过创设真实情境与人工智能图像生成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理解设计不仅关乎造型的美感,更体现结构与功能的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让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得以迅速可视化,直观感受到创意实现的无限可能,激发了创新热情与艺术表达的动力。区教研员朱力军老师和教研组团队进行指导,从教学逻辑、素养落实等方面给予深入点评,为课程的不断完善与优化提供了专业支持。
李依洋老师的初一心理课《探寻比较坐标》以“破解比较焦虑,建立积极自我认知”为核心,聚焦初一学生高频比较场景,通过使用心理剧技术等,促进学生的体验式参与,助力学生在自我探索中增强认同感。课程设计与实施中,教师始终坚持深耕心理育人,打磨成长课堂。过程中,政治教研组群策群力,团队成员共同听课指导、打磨教学环节。在团队支持与专家指导下,这节兼顾科学性与趣味性的心理课成功呈现,充分展现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温度与专业深度。
潘亭老师在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中,立足学情精准破局,以梯度问题链搭建“认知—理解—运用”思维阶梯;同时整合资源,用趣味随文识字法串联文本、朗读等内容,推动思维递进落实素养。教研员肖莉老师全程悉心指导教学设计,细至教师语言。教研组长李娜老师带领教研组集思广益,最终全力呈现高效有趣、贴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的语文课。
桑敏老师以“文言字词探析文本深意 多元方法激活思维课堂”为主题展开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爱莲说》教学。在本课教学中,从《爱莲说》的副词运用切入,通过组词辨析、语境构建、字源探究等多元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既提升了学生对文言文本的解读能力,又培养了自主探究的学习策略。在多次试讲磨课过程中,备课组教师共同研读文本、诊断学情,不断优化教学环节;区教研员更从理论高度深入指导,帮助课堂实现文本细读与人文素养的深度融合,为打造出一节既有语言训练实效,又具文化厚度的语文课而努力。
刘思洋老师选择了北师大版七上Unit 3 Home and Places单元教学,聚焦“Home”的物理居所与精神家园双重内涵,通过“认识家-整理家-设计家”的逻辑推进,融合地理、物理、美术等学科知识,提升学生英语表达与问题解决能力。设计过程中,我校初中英语教研组多次进行听评课,教师们共同打磨教学活动、优化问题链设计;区教研员与市级专家也多次介入指导,打磨细节内容,最终呈现出一节兼具语言实践性与学科综合性的优质英语课堂。
“独木难成林,众志可成城。” 六位教师的优异成绩,既是个人深耕教学、精益求精的结果,也离不开学校“专家引领、团队互助、实践赋能”的教师培养机制。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始终将教师发展,尤其青年教师成长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为教师搭建学习、展示、成长的广阔平台。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助力更多教育工作者在教坛上绽放光彩,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