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精神 向西而歌

作者:1+3 南智恩 发布时间:2023-05-23 编辑:审核:任欢迎 浏览次数: [关闭]

1.jpeg

2.jpeg

3.JPG

“西迁精神”是在1956年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的过程中,生发出来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1955年4月,国务院作出交通大学内迁西安的重大决定。自1956年首批师生开赴西安,到1959年迁至西安的交通大学主体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交大西迁历时四年,迁校总人数达一万五千余人。“西迁精神”是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主要内容的西迁精神,它的伟大之处在于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发展相结合,告诉我一个道理,国家强盛需要我们永不停歇地奋斗……西迁精神首先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和凝结,根植于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是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的集中反映。

4.JPG

5.jpeg

6.jpeg

1+3班四名同学带来了精彩的演讲——《西迁精神 向西而歌》,讲述了老一辈西迁人波澜壮阔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以及一段交大新青年学子的乘风破浪之旅。我国不同领域的工作者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西迁精神,那么作为学生的我们,也应传承“西迁精神”,将个人奋斗步伐深深刻印在国家发展历程中,以厚重的奋斗底色托起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高歌猛进、阔步前行!

7.JPG

最后,李皓老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聆听西迁故事 弘扬西迁精神》的演讲。李老师声情并茂地给我们讲述了中国电机之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钟兆林先生西迁的故事。钟教授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后在上海交通大学执教,1933年带领学生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台发电机。1955年西迁计划一出,钟教授就举双手赞成,积极支持。迁校工作是异常艰难的,当时钟教授年事已高,家人又需要照顾,但即使这样,他也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西去的列车,开始了建设帮扶大西北的工作。初到西安,条件十分艰苦,钟教授便带领学生克服种种困难,专心治学,经过不懈努力,创建了西北最早、规模最大的实验室,促进了西北的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钟教授的故事是西迁前辈们的缩影,他们共同铸就了 “治学报国、勇于担当”的西迁精神。李老师也希望我们传承好“西迁精神”,勇于担当,不断开拓进取,书写新时代的奇迹。

8.JPG

9.JPG

10.JPG

最后,进行颁奖仪式,在上周进行的“为汇聚微光,与爱同行”的跳蚤市场公益捐款活动中。 获得最佳摊位奖的班级:初一二班,初一四班, 初一六班, 初二五班, 1+3班, 高一1班, 高一2班, 高一3班。最佳销售奖的班级:初一(3)班。

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共筹集六千七百四十五元三角整,由学校统一捐给区红十字会。这次公益捐款活动不仅提升了同学们交流沟通能力,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更让我们看到了充满了青春活力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