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友善”这个主题时,我又喜又怕,喜的是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表现的是什么;怕的是这个主题太日常,害怕成果没有新意,学生没有新收获,老师没有新的教育。直到一周前的班会课上,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表演形式和内容时,我方才明白,原来孩子们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友善”最好的注脚。像小剧里演的,班委们帮着班长策划活动是团结,为长跑的同学送水是友爱,为有困难的同学不厌其烦地讲解题目是负责任,替生病的同学跑比赛是有担当……所有的这些都构成了“友”与“善”的关键部分,而这样的画面,每一天都在发生。心中有他人,才能看到他人的难处,体谅他、关心他、向他伸出双手;而他人也因为曾受过这样的帮助,因此愿意相信、帮助更多的人,无形之中牵起的手,就会让温暖的友善之流从班级漫向年级和学校,走到更广阔的地方去,友暖人间,善达天下。不信你看,“友”这个字在甲骨文中长这样,看起来是两只交叠的右手,表示握手结交。
刚刚呈现的这个节目,从创作剧目到排演剧目,从改编歌词到练习合唱,班级的孩子们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工作,这当中当然有许多摩擦,和看似解决不了的困难,可孩子们积极沟通、倾心帮助、主动承担,最终将这一出有着班级特色的节目呈现出来。如您看到的,我们的节目不完美,甚至由于时间和设备的不足,它粗糙、稚嫩、难登大雅之堂,可我仍然信心满满地放出来,这是因为我知道,孩子们在这过程中涌现出的团结友爱、理解信任、互相帮助,就是此次升旗仪式主题最好的诠释,孩子们,你们做到了,真棒!
也有孩子曾经疑惑地问我,为什么他不跟我好了?我该怎么和他成为朋友?我想对你说,其实交友依靠的是共性的吸引,而非名牌球鞋、游戏皮肤或几顿饭和零食。交友需要真心,需要坦诚,也需要方法。你须得会倾听,慎谈吐,善反思,你更要将这份友善尽可能地带给更多的人,不孤立排斥任何一人,要宽容体谅别人,只有这样,你所生活的集体才会成为温暖友善的代名词,你生活在这样的集体中,才会幸福快乐,也会获得更多的持续不断的帮助。
“你要记得那些大雨中为你撑伞的人,帮你挡住外来之物的人,黑暗中默默抱紧你的人,逗你笑的人,陪你彻夜聊天的人,坐车来看望你的人,陪你哭过的人,在医院陪你的人,总是以你为重的人,是这些人组成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是这些温暖使你成为善良的人 。”村上春树的这一句,让年少的我感动了好多年,我因此把它记在日记本的扉页上,时常翻看。今天我把它念给大家听,希望这校园里的每个人都能传递友善,让友善温暖冬日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