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读书故事分享。
书是我们生活当中最常见的物品,我们每天都要与各种各样的书见面,有我们日常的课本,有书店里的畅销小说,有报刊亭的杂志。但是大家真正能够用来阅读的时间,又有多少呢?读书能够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文字上的知识,更能带给我们一些开阔的眼界。一本书可以很小,但是书中的世界可以很大。
在我上高一那年,因为要跟随学校参加出国交流活动,在出发之前,我的爷爷给我讲了很多欧洲各种国家的风俗习惯。等我游学结束回来我发现我在国外所观察到的,竟然和爷爷之前告诉我的丝毫不差。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那一年我爷爷已经82岁了。而且他只是一个乡村小学教师。他从来没有出过国,他甚至出北京的次数都是屈指可数。那么这些信息他又是从哪知道的呢?正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其实就是来源于他日常的阅读。因为时代不同,生活条件所限,家里并不能买得起那么多书,在那个时候可能他读的书并不是很多,每天更容易接触到的,可能是报纸。但是他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无论是书是报,所读即所学。
而在我们现在这个年代,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不再需要通过报纸来获取当下最热门的话题,我们通过网络就能够知晓一切。科技的发展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快速获取信息的方式,它也带走了我们安安静静阅读的时光。
现如今,我们生活中的空闲时光,都被手机和网络占据。地铁上的人群,同样是拿着手机,可以玩游戏或者看视频,但也有人在读书。大学图书馆里,学生抢占座位,可以是复习考研、准备论文,但也有人只为了读书而去。网红书店里人头攒动,可以是拍照打卡,追赶潮流,但也可以只是为了精心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回顾我自己,无论是办公室还是家里,无论是书架上还是书桌上,堆满了几百本书,甚至我的双十一“战果”中还有30本书。我读了其中关于语言学、教学理论、学术英语这类专业书籍,因为工作需要,但是却至今未能拆封同一个订单中的历史、数学、推理小说、文学名著等等,同样也是工作需要。
没有人规定特定的人只能读特定的书,只要是正规出版的书都是好书,至于适合不适合,是要靠我们阅读过程中做分析和取舍,这也是我们阅读的意义之一。读书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宽广的眼界,更有深度的思想,和更高尚的人格。一本好书,一杯清茶,安静走入书中的世界,摆脱浮躁和敷衍,才是我们该有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