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雷锋的介绍
同学(窦语涵):雷锋(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原名雷正兴,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共产主义战士,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他身高只有1.54米,有点胖,娃娃脸,眉毛粗,眼睛大,体重不足55公斤,均不符合征兵条件,但因政治素质过硬和有经验技术,最后被破例批准入伍。
同学(赵天逍):196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5月,雷锋作为全团候选人,被选为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2年2月19日,雷锋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沈阳军区首届共产主义青年团代表会议,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在大会上发言。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
同学(翟宇恒):雷锋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以其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指以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它影响了后来一代一代的中国人。
同学(任筱蒙):雷锋说“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虽然他离开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但他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从未远去。
主持(安):部分同学可能觉得雷锋精神过时了,是真的过时了?我们一起来听我们班窦语涵主题演讲《雷锋精神过时了?》
第二部分:主题演讲《雷锋精神过时了吗》(窦语涵)
雷锋精神过时了?雷锋精神过时了吗?很多同学,包括我都有过这样的疑问。看雷锋的故事,无论是扶贫助弱、舍己为人,还是做一颗螺丝钉,都与雷锋所生活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精神状态密切相关。相比几十年前,今天的中国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雷锋精神还有必要存在吗?为什么不用一个更新的、今天的人们更熟悉的精神标签去凝聚人心?
雷锋虽然是那个时代的,但雷锋精神却是一种超越某个时代而让每个时代的人汲取精神营养的道德丰碑。其实,雷锋精神的影响早已超越了他的时代,甚至已经超越了国界,就拿如今来说,你能找到一个符号比“雷锋精神”更能概括中国人的道德追求吗?能找到一个词比“雷锋精神”对当下同学们更有精神感召力和凝聚力吗?
确实,雷锋精神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而是有一种跨越时代、温暖人心的价值力量,每个时代的人们都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精神资源,每个时代的道德秩序都需要从中获得精神滋养。时代变了,人没有变,人性和人心没有变,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这些英雄主义情怀对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作用没有变。不是雷锋精神过时,而是人们走得太快而丢了灵魂。不是雷锋精神过时,是深入骨髓的功利化使人们离雷锋越来越远。
沉浸于物质追求的人们也许意识不到,很多对社会至关重要的东西,都是那些看似无用的事物以人们看不见的方式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自己家人摔倒没有人敢去扶、当自己遇到困难无人伸出援手、当需要救助而身边都是冷漠的路人时,就会知道那种精神是多么重要。
今天很多人都觉得奉献、牺牲、舍己为人、使命这些词都太“高大上”了,离我们学生太远了,不管我们的事。甚至,一个同学如果表现出奉献精神,我们想当然的认为他要么是作秀,要么是虚伪,或者是图其他利益。这背后其实是一种自私,自己是精神上的穷人,不愿奉献和牺牲,便想把别人也拉低到自己的层次,那样更可以理直气壮和毫无节制地将自己的利益置于一切之上了。学校,社会之所以需要倡导雷锋精神,是需要雷锋这样的精神偶像拉高整体的社会道德水平,有精神可敬畏,有星空可仰望,有楷模可学习。
学生常常抱怨雷锋精神的宣传已经形式化,三月来了四月就走,却没有意识到,这种现实正是自己的冷漠、消极和不作为带来的。我们应该是雷锋精神的实践者,用积极的日常行动和热情参对待我们的同学,对待他人。
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不能发展太快快而让精神远远落在后面,我们不能缺乏那种英雄主义精神,我们都要有雷锋精神。
主持人(安):从窦语涵的演讲中我们只带: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在3月5日学雷锋日这样的日子中,我们一起致敬雷锋,怀念雷锋吧。下面请欣赏我们班的朗诵《怀念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