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进步成为我们飞翔的翅膀

作者:高三年级组长 刘永奇 发布时间:2017-06-05 编辑:审核: 浏览次数: [关闭]

                           
刘永奇       高三年级组长  
       中学语文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执教多年高三语文,悉心研究北京高考语文,为所教高三学生编著高考校本教材《我的高考语文》和《作文·作文》;以思维导图和阅读、写作指导为中心,注重学习方法和语文素养的培养,为学生应对应试和涵泳人文提供有益的指导。
       曾荣获石景山区优秀年级组、石景山区师德好教师(2次)、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中语会国家重大课题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实验校(北京市共四所学校)负责人,
多次承担北京市、石景山区公开课。
       教育理念:教育不是局限于一时一地,而是放眼于学生成长和变化中的一生一世。
老师们、同学们:
       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前行从没有离开过进步的信念和行动。科技的每一次飞跃,社会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坚持进步的结果。所以,进步的重要意义,是一个不需要证明的论题。
       关键是,如何让进步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因为,人毕竟是有惰性的。
       “你一定没有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而我已经开始练习篮球。”科比的生活里只有篮球。训练场上,他永远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离开。他对篮球的专注已然升华为一种进步的精神!
       有一个00后的美少女“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这位同学是谁?武亦姝从小喜爱读诗词:“我觉得古诗词里面有很多现代人给不了我的感觉。只要我还喜欢诗词,享受诗词带给我的快乐,比赛结果并无所谓。”古诗词的意蕴,促使武亦姝把读诗以丰富自我的情怀作为一种进步。
       北京高考语文得了148分的孙靖妍同学这样总结语文学习:“我从在小学学会选择正确的书开始,阅读的动作在十年里从来没有一天间断过,我读名著、读国学经典、读诗歌、读历史、读哲学文学的理论、读时事。每天短则二十分钟,长则十余个小时。教室后面的窗台堆满了我带到学校的各类书籍,有时候抽出一本会造成大规模的坍塌,尼采压在泉镜花上,紫式部淹没在赫胥黎、刘勰和纪伯伦里。”同武亦姝一样,读书成为孙靖妍从十一学校考入清华大学的阶梯。
       这个阶梯就是科比、武亦姝和孙靖妍进步的习惯。
       我不想再去告诉你新东方的俞敏洪每天都要坚持读一本书,他有一个微信公众号“老俞闲话”,每天都会发布一本书的阅读感悟;我也不想再举李嘉诚每天下班回家后的必修课:夜晚的阅读,他涉猎各种书籍,并在每阶段都设定一个不同的主题;我也不想跟大家再聊校领导每天都在思考、规划并日夜践行学校的发展,这其实也是来自北大和北大附中的进步的习惯。
       我只是在想,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学生进步的习惯是什么?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是否养成了每天钻研教育规律、阅读专业书籍、思考课堂教学的习惯;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是否养成了每天制定学习计划、追忆课堂学习、坚持读书、书写、英语听力、口语和使用思维导图的习惯?
       这些都是可怕的进步的习惯!而这种进步的习惯已经逐渐显现为,我们作为两年多的北大附中石景山人所培养起来的独一无二的气质。
       如果我们能够逐渐凸显这样的进步气质,我不会惊讶教育名家、北大清华的学生,在不太遥远的将来,从我们的中间产生。
       今天,是高三同学在母校的最后一次升旗仪式。我知道,高三一年的压力和拼搏,加上日渐迫近的高考,你们甚至都不会来得及去体味这段时间过多的最后一次。
       不论外界施加多大的压力和推动力,都不如一个人内心燃起想要进步的火焰更加重要!回眸来路,高三一年,尤其是下学期,你们每一位同学的内心都燃起了想要进步的火焰!你们养成了整理错题、梳理知识体系的学习习惯,养成了早起晚睡的勤勉习惯,养成了互助并进的协作习惯,养成了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习惯,养成了懂得感恩老师、家长和感谢自己的修养习惯,养成了确立目标、执着进取的拼搏习惯……于是,你们感受到了来自于这些进步习惯的神奇力量,每天,你们都在铺就通往金字塔最高点的巨石——
       今天,这个最高点只有两天的行程了。
       所以,全校师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母校所倾注给你们的心血和期望,已经转化为你们每天进步、迎战高考的强劲羽翼!
       古人云:天道酬勤,功不唐捐。意思是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求学时的所有努力在今后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这段人生历练,才是受用不尽的财富。
       云淡风轻一轮江月明,平和心态,从容作答,用高空滑翔的雄鹰的目光去俯视这小小的高考和人生的汗水与欢笑!
       母校,相信你们,相信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让我们把祝福的掌声送给高三学子和将要同样经历高三和高考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