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敬畏 遵守规则 创和谐校园 初三年级组长 王素勉

作者:王素勉 发布时间:2017-05-22 编辑:审核: 浏览次数: [关闭]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心怀敬畏 遵守规则 创和谐校园》。
       我们从上幼儿园起,就会看到、听到各种各样的规则,诸如:吃饭前先洗手;人行道上靠右行;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乱写乱画;尊敬老师,关爱同学等等, 每个同学至少可以说出十条八条,规则告诉我们: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我们也渐渐懂得了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课堂有课堂的规则,考试有考试的规则,实验室有实验室的规则,住宿有住宿的规则等等。班级中每个同学,想法各异,之所以能够互相交往、共存发展,其中规则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不遵守规则的情况:上学迟到、不完成作业、乱扔垃圾、口出脏话、顶撞老师、考试作弊等,这些同学并不是不知道相关的规则,关键是不能严格约束自己遵守规则,守住秩序。
       大家不妨扪心自问:我们应该遵守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则,究竟有多少在你的心里生根发芽,有多少变成了你行动的自觉?在熟悉的场合,无形中觉得有很多双眼睛盯着自己,我们知道收敛、规范自己的言行,保持你在老师、同学眼中的好形象,但是在没有人关注你的时候,离开了老师、同学的视线,你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或在陌生的地方,你又是怎样做的呢?反正也没有人看到,也没有人认识我,我可以毫无顾忌地放松自己了,于是乎,你的一些恶习、劣根,就堂而皇之地冒了出来,规则和秩序被抛到九霄云外。为什么前后的你,判若两人呢?因为你缺少对规则的敬畏和遵守,缺少对自我的要求和提升。
       何谓“敬畏”?敬者指尊重,畏者谓害怕。宋元之际,世道纷乱。学者许衡外出逃难,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止渴,唯有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你何不摘梨止渴?”许衡道:“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说:“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呢?它已经没有主人了。”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好一个“我心有主”!这一句很平常的话,再简单不过的四个字,流传了遵守规则的佳话:对诱惑和堕落的拒绝;对安逸和懈怠的警觉;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生动地体现了“君子慎独,敬畏规则”的内涵。
       古人曰: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没有对规则的尊重,必然会产生放纵思想、骄横之气;没有对规则的害怕,必然会产生侥幸心理、邪恶之念。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无法无天。造成在工作生活中,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样做就怎样做,老师家长谁也奈何不了我的现象。多少走上违法乱纪道路的人,都是从对规则失去敬畏开始的,以恶小而为之,最终会把自己的人生毁掉。
       作为一名中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守校规校纪,就是为了从小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责任意识,强化担当精神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一个环境幽雅的校园都需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来约束,都需要有敬畏之心的莘莘学子共同营造。
        让我们常怀敬畏之心,学习生活工作中做到守规矩,讲秩序,创造和谐校园,共建文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