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演讲——清明节 学生处主任 王瑜

作者:王瑜 发布时间:2017-03-30 编辑:审核: 浏览次数: [关闭]

                             
   王瑜,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从教20多年,以强烈的责任心笑对三尺讲台,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和高三毕业班教学工作,
       曾获第四届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北京市基础教育优秀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北京市中语会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北京市中学语文专题教学案例设计评比一等奖、区经典阅读我的读书故事征文评比一等奖。担任区级十二五规划课题的负责人。曾获石景山区优秀班主任和教育先进工作者。
       教学风格:亲切又充满激情,严谨又不失幽默。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和学生一起在品味语言文字中感受文学的魅力,在自主探究、读写结合中提升语文能力。
       大家好!伴随着浓浓的春意,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我们迎来了四月,又是一年清明至。
       清明节,自古至今,都是华夏民族的重要节日。关于它的由来,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一个,讲的是春秋时代,晋国国君的儿子重耳为躲避追杀流亡在外。在荒山中迷了路,又找不到东西吃,生命危在旦夕,他的随臣介子推情急之下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救了重耳一命。重耳在外流亡19年后,终于回国做了国君,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他给跟随他逃亡的人封赏,惟独忘了介子推。经人提醒,他非常过意不去,决定亲自去请介子推。谁知道介子推早就带着老母亲躲到绵山里去了,重耳带人搜山,也没能找到他们。有人提议放火烧山,重耳采纳了这个建议,结果适得其反,把介子推母子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重耳非常后悔,痛心不已,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把他们葬在了柳树下,为忌烟火,他命令全国百姓每年的这一天都不得点火做饭,定为“寒食节”。第二年,重耳领群臣去绵山祭奠,发现烧枯的柳树竟复活了,就把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 “寒食节”禁火,“清明节”插柳的习俗,代代相传,演变成了全国性的大节日——清明节。
       其实,不仅仅是介子推的故事让我们记住了清明,在今天,清明更是我们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光荣传统的重要日子。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抵抗外侮,建设新中国的漫漫征途中,无数仁人志士,热血儿女前赴后继,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铺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回首中国百年的近现代史,每一页历史都写满了英烈们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不屈外辱,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为国勇捐躯,万代颂英雄”的董存瑞,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也一动不动的邱少云,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了崇高的革命信念,马革裹尸,战死沙场,留下一曲曲千古传唱的英雄赞歌。
        历史的车轮在前进,半个多世纪前热血青年们那一声“誓死不作亡国奴”的呐喊,至今仍在我们耳边回荡。那些不惜用鲜血和生命来保家卫国的热血青年们,就是我们永远缅怀的烈士!
       今天,我们生活在幸福和平的社会,我们是幸运、幸福的一代。今天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们有责任做好自己的事: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态度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做一个积极向上、身体健康、懂得感恩、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有志少年。  
       同学们,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落在我们的肩上。忆往昔,诉不尽我们对先烈们的无限怀念;看今朝,唱不完我们对明天无限的憧憬;清明节,我们不仅应缅怀祖先,更应继承先烈遗志,正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笑靥如花,朝阳如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