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坚韧品质 彰显不息精神 高一(1)班 学生 刘云宇

作者:高一(1)班 学生 刘云宇 发布时间:2017-03-17 编辑:审核: 浏览次数: [关闭]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坚韧品性,彰显不息精神。每当读到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时,就会被竹子所表现出的那种韧性打动,时常想做人不也需要韧性吗?
       纵观中外,凡有成就者,都少不了韧性。越王勾践没有韧性,就不会“有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壮举;司马迁没有韧性,就不会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问世;张骞没有韧性,就不会有贯通中亚、西亚的丝绸之路;贝多芬没有韧性,就很难被人们尊为“乐圣”,奥斯特洛夫斯基没有韧性,我们就很难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居里夫妇没有韧性,世人就不会知道有一种元素“镭”。   
       由此看来,韧性是每一个成功人士,应具备的必要条件,离开了它,你很难成功。
当然,我们所说的韧性,并不是屈服,也不等同于断折。这就好比一棵树,狂风来了,刮弯了,再也直不起来了,这不是韧性;刮折了,也不是韧性;只有曲而后直才是韧性。弯曲只是暂时避开狂风的锋芒,只是在积蓄力量,最终的目的仍是要立直。这里面既有不失本志的气节,又有战胜困难的智慧。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那么我们青少年怎样做到有韧性呢?我想首先要有一个人生的理想,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人生有了理想就好像射出的箭有了方向,人生有了信念,人生之箭就不会偏离方向,更不会中途坠落。其次要有一个宽广的胸怀、豁达的胸襟。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辩证地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地面对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屈原、李白、苏轼、范仲淹、欧阳修等等,不都是在政治失意之时,而在文学上留下了不朽的名篇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再者就是要有顽强的意志。大家都有过跑八百米、一千米,课间操跑2000米的经历,要想跑完全程,在最困难的时候就要咬住牙,坚持住,否则就会半途而废,而这咬住牙,坚持住,就是顽强的意志。无论我们办什么事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很可能就会有始无终,这就需要我们像郑板桥诗中所说的那样“咬定青山不放松”了。
       一棵劲草尚能不怕疾风,一杆青青翠竹尚能“任尔东西南北风”。哪一棵青松,幼年没有经历过狂风,哪一条大河,不是一点一点冲开面前的阻碍,曲折前行,最后才一泻千里,奔腾不息的。我们新一代的青少年朋友们又怎么能惧怕挫折和困难呢?自然万物是我们的良师,无数先哲是我们的榜样,相信大家定能乘着“韧性”之船,劈波斩浪,高歌远航。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