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己宽人 和谐相处——初一(3)班 班主任 蒋开界

作者:蒋开界 发布时间:2016-03-09 编辑:审核: 浏览次数: [关闭]

各位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我今天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严己宽人 和谐相处》
       宽容谦让作为一种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今天我要从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讲起,在今天的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美名远扬。“六尺巷”的来历与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有关,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地界谁也不肯相让。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寄回老家,便是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读诗后豁然开朗,立即将院墙退让了三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六尺巷由此得名,张英律己从严、待人宽厚的美德流芳至今。这100米的巷子虽短,但留给我们的思索却很长。尤其是给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带来启发。
       我们时常看到有些同学因为一些小事与同学、老师、家人产生矛盾、争吵,遇到问题不能客观分析原因,总是把问题归结到他人身上,不能实事求是面对自身的错误和问题,变成了“严于待人,宽以律己”。对自己很宽松,做了错事不感到羞愧,但对别人却要求极严,犯一点错误就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有一点小事对不起自己就喋喋不休。这样的处世方式不仅会造成与家人、同学和老师的紧张关系,还会让自己失去改正错误,完善自身的机会。这实在是不可取。因此,我们需要从日常小事做起,“记人之长,忘人之短”。培养自己律己从严,宽容谦和的品德,这既是一种人生修养,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大海成汪洋之势却以其低而纳百川,天空展无垠之域然与其高而容日月”。一个人只有以大海之低和天空之高的胸怀,才能让自己博大丰富,有凝聚力和亲和力,让我们学会宽容他人,互谅互让,让生活多一份和谐和幸福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