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精读好书受益一生》。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中国教育报》曾报道过这样一组数据: 犹太民族每人每年读55本书,欧美国家、日本每人每年读40本书,而中国每人每年大约只读5本书。英语中有句格言:一个没有书籍、杂志、报纸的家庭,等于一所没有窗户的房屋。
前哈佛大学校长爱略特也说:人若能养成每天读十分钟书的习惯,则二十年之后,他的知识程度,必定前后判若两人。只要他读的是好东西。这里就涉及到了书籍的选择问题。好书,可以是“名著”、“经典”,也可以是让自己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或者震撼自己内心的普通书籍。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因为读透一本书而成功的学者——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因为读懂读透了《论语》,并在《百家讲台》上讲授《 <论语> 心得》而名扬天下; 厦门大学的易中天教授,潜心研究《三国演义》20余年,写成了畅销书《品三国》。
有一种读书的方法叫做 “聚焦读书法”或者“一本书原则”。即:在一定时间内只读一本书,在这本书未读完之前,其他书碰都不碰。在“精读”一本书的时候,要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钻研透彻,在脑海中复原作者当年写作时的思考状态,最终接近或达到作者的思想高度。
同学们,读书的习惯不能遗传,也不能赠与,更不能复制和购买,只能靠自己一点点努力去实践。从手中有书,心中无书,到手中有书,心中有书,再到手中无书,心中有书。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愿我们每个附中学子都明白读书好的道理,养成好读书的习惯,最终受益于读好书的行为。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