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引航 开启阅途 ——23-24学年秋季学期师生共读一本书作品展(第6期)

作者:于锐 发布时间:2023-12-29 编辑:审核:任欢迎 浏览次数: [关闭]

智者如光,照亮前行的路。

智者如灯,指引迷途的人。

智者如泉,滋润干涸的心。

“智者引航·开启阅途”2023-2024学年上学段的“师生共读一本书”阅读分享活动系列作品,本期与您分享的阅读书目是《红楼梦》与《水浒传》,共读指导教师是语文学科的章毓卉老师。

图2.png

图3.png

 红学,自古以来就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而我不过是一名平常之人,我无法从他的文学价值和影响上去精研细琢,我只能遵从我内心的触动。述我所感,叙我所悟。从初度红楼,感慨世家之繁华,到曲终人散,感慨于人事的凄凉。《红楼梦》,实在是带给我太多的触动。有时,我会因为那个时期的封建制度而替宝黛气愤,会去设想,如果他们生在21世纪这样民主和平的时期,结局或许就会不同。在我看来,《红楼梦》是一部家族的兴衰史,更是一步感叹时光匆匆的时间简史。从昔日荣府繁华,宝黛的两小无猜,到最终的分崩离析。时间的推动,让我们无可奈何。细读《红楼梦》,感慨于他们的悲欢离合,更是在品味人生的匆匆。旧时王谢堂前燕,早已飞入寻常百姓之家。纵使繁华如贾王薛史四府,也逃不了时光的推动。《红楼梦》亦是这四家家亡血史的体现。盛极则衰,时光,多么盛大的舞台,昨日可重现脑海,今宵,却已别有一番洞天。读完此书,令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且行且珍惜这五字。人生是一场慢慢征途,我们永远无法预知前方的道路,或许你在上一刻还曾锦衣玉食,下一刻却已然背井离乡。纵然富贵如宝玉,最后,也不过清粥白面度余生。然而,虽然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未来。把握未来,就要把握我们的时间,时间不等人,就像是我们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往往在我们不知不觉中,他便悄然而去,不留下一丝痕迹。我们常常在他逝去后,才渐渐发觉,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也正是如此,才有了历史上一声声的叹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3宋长卓

在红楼里,我们只凭一双眼就能看见那芸芸众生中的悲欢离合。恍惚间我踏入了大观园中,扭头看见黛玉与宝玉嬉笑着追逐,回眸巧笑倩兮,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娴静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初次读红楼时,总觉得黛玉是个娇柔造作的病弱小女人,单单只喜欢薛宝钗的稳重劲。只知道黛玉是这部作品中的重要人物之一,是集言、行、貌、神、才、情为一体的美女。她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由于生性敏感、内心自卑,所以处处小心生怕惹出事端。但生于名门闺秀的她又有十分强烈的自尊心,所以在为人处事方面不允许自己唯唯诺诺。即便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也体现出自己的小姐脾气。因此我总觉得黛玉是一个心胸狭窄、尖酸刻薄、敏感多疑的病秧子。

再次读黛玉,我觉得她是一个带有些许叛逆性的浪漫主义者。她有太多的可爱之处,她坦率纯真,有富有诗意的才情,和对现状从不屈服的倔强。她拥有鲜活的灵魂,在歌咏白海棠时,相比于宝钗的仪态珍重矜持不同,她说“半卷湘帘半掩门”,从这一段短短文字描写中,我仿佛看到一个慵懒的春日午后,从困倦中醒来抬头,撞上满目的海棠花开,自得与闲适跃然纸上。

人们总说她的言语调侃尖酸,我恰恰认为那是可爱的,独属于少女的顽皮。十几岁的青葱年岁,带着孩童特有的顽劣与身边人拌嘴,是与宝钗所不同的,不被封建礼教所束缚、所摆布,没有被泯灭天真的女子。她并不谨慎人言甚微,而是常常带有使小性子的爽利与率真。她有无尽的生命力,在眼波流转中充盈着一种鲜活可贵的任性和叛逆。  

——1+3 时米琪

这个学期我与老师共读了红楼梦这一本书,虽然仅仅只有半个学期,但收获颇丰。

在我所读的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的是前五回的内容,尤其是当以林黛玉的视角看贾府中的人的描写的时候。作者刻画的非常细致,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以及每个标点都没有浪费的,无用的,多余的。从每一句的描写中,我们都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看到每一个人的性格特点,预测到未来的命运趋势。以及整本书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结构,仿佛都告诉我们了,但又都没告诉我们,就像一面水幕,若隐若现,虚无缥缈。还有这五回也在整本书的结构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可以说是红楼梦这一整本书的概括。前五回,在这五回中,他其实早就已经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全部都给说明白了。比如我们读红楼梦所要探究的两条线,一个是宝黛爱情,一个是熙凤理家,还有所谓的宝玉年龄线索,以及贾家地图布局线索,都有它的意义。这种新奇的写作思路,方式也勾起了我对写作的思考以及对精读这本书的兴趣。这也都是老师教给我们的,使我也不可抑制的喜欢上了这本书。

最具有特点的是,这本书当中的每一个名字也都有它特殊的含义,绝对不是随随便便取的名字,这一点跟很多别的书都不一样,顿时从我的心中图书馆脱颖而出了。使我也由衷的向作者表示钦佩。比如甄世隐和贾雨村这两个名字,前者谐音为真事隐,后者谐音为假语存,可解释为在这本书中将真正的事迹隐藏了,而假的事迹还存在。是否很神奇,也很出乎意料。我认为这也是为什么红楼梦能如此受广大人民群众喜欢的原因之一吧。

总之,非常荣幸能和老师一起读这一本书,也希望能从这本书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1+3 余金秋

读英雄水浒,看梁山好汉。《水浒传》,记录了形形色色的英雄,是一部英雄史诗。

《水浒传》以“造反者”树碑立传,歌颂北宋期间各路英雄好汉上梁山除暴安良、豪侠仗义的英雄壮举。他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嫉恶如仇、行侠仗义、脾气火爆的鲁智深和李逵,一个粗中有细,豁达明理,一个头脑简单,直爽率真。百万教头林冲,纵有高强的武艺,却胆小懦弱,在万般无奈无路可退下才上梁山……

《水浒传》中,最明显,最鲜明的主题便是“官逼民反”了,各路好汉,都有着自己的心酸史。百万教头林冲,在高俅的陷害下一步一步忍无可忍逼上梁山;宋江,在阎婆惜等陷害诬告下也离开官场走上梁山……他们都是被逼无奈,从而铤而走险“犯上作乱”的。

这本书,更构建了一个理想社会。水泊梁山,汇聚八方好汉,无论富贵贫贱,无论姓氏地域。“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有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表达了作者对平等和人人互爱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除此之外,《水浒传》语言也颇具特色。古代白话,质朴生动,洗练明快,富有表现力,也展现了作者身后的语言功底。“武松打虎”一篇中,渲染出恐怖紧张的气氛,令人毛骨悚然,打斗精彩生动,令人浮想联翩,仿佛置身于战斗中一般。

这本书为我们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体会豪情壮志、侠肝义胆,感受高强武艺,悲壮斗争,叹息官场腐败,官逼民反,农民起义,仔细阅读,其中有无限意蕴。

——1+3 黄梓钧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施耐庵创作。这部作品以宋江、林冲等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读完这部作品,我深受震撼,对中国古代的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被《水浒传》中的人物所吸引。这些人物各具特色,有的英勇善战,有的智勇双全,有的忠诚善良,有的狡猾机智。他们的性格鲜明,形象生动,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真实的人。例如宋江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挥金如土,结交天下英雄豪杰;他任人为才,具有高超的组织管理才能和军事才能,创造了梁山泊轰轰烈烈的事业。但宋江一直把梁山当成临时栖身之所,作为建功立业的一个跳板,根本不愿意终身落草,受招安后,他以“忠”灭“义”,性格矛盾充分暴露出来。所以梁山好汉们的结局是悲惨的,一心归顺朝廷卖命的宋江也是落个被毒酒赐死的下场。

其次,我被《水浒传》中的社会现实所吸引。这部作品描绘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的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我看到了那些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看到了那些被压迫的人民的悲惨生活。这让我深感痛心,也让我明白了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是多么的重要。我也看到了那些英勇的好汉们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去反抗不公,去争取自由和公正。这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总的来说,《水浒传》是一部深具启示性的作品。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什么是真正的正义,也让我明白了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是多么的重要。同时,它也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些都是我从《水浒传》中学到的宝贵的人生哲理,我会将这些哲理应用到我的生活中,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1+3 邢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