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艺术齐练定力, 心向北大共铸梦想 --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科技劳动周颗粒艺术组活动纪实

作者:初一3班 王泓霖,初一4班 赵鹤潼, 初一5班 刘笑彤 指导老师:王楠,刘思文,吴章群,乔于格 发布时间:2022-07-16 编辑:审核: 浏览次数: [关闭]

因为疫情原因,我们学校传统的“少年行”活动被迫取消,但在期末考试结束后的这一周,学校贴心地为我们安排了为期三天的劳动实践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心享·融科·创劳。

(一)

 我在此次活动中选择了颗粒艺术。老师让我们6人一组,开启了精彩的艺术制作之旅。

 我们小组负责制作蔡元培先生的图片。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革命家, 教育家,曾在1917年至1927年间任北京大学校长  ,其间他革新北大,开启了“学术”与“自由”之风。为了纪念他,进一步感受他的伟大,我们选择制作他的画像。 首先,四名同学将灰、白、黑三种色彩的报纸用壁纸刀裁剪切割下来,按颜色分类放进纸箱;然后,在裁剪分类的同时,另外两名同学按明暗关系粘贴;其次,裁剪的人会根据粘贴的需要,裁出适量的能贴合的纸;最后,由老师的微调,呈现出好的作品。

1.jpg

2.jpg

 整个过程中,我们团结一致、分工明确、目标清晰。老师细心的指导,让我们的作品更上一层楼。耐心细致终究是件大事,我们在合作实践中,体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通过此次活动,深深的在我们心中传递扎根。

 这次多样化的实践劳动活动,将会让我们养成积极主动、安全规范、有始有终的劳动习惯,塑造吃苦耐劳、持之以恒、有责任有担当的劳动品质,这种品质将会保留,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 二 )

再来看第二组——矿石粘贴画“老虎” 小组。众所周知,虎是威猛和威严的象征, 有“福”、“富”之意,在我国民间习俗中被尊崇为瑞兽。我们用老虎当做作品的对象首先是因为今年是虎年,同时,虎是我们学校的吉祥物,而我们的校园坐落在北京西山的虎头山下,这象征着校园的每一个莘莘学子在老师的引导和陪伴下能如虎添翼, 茁壮健康地成长。

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十分专注,配合紧密。穆童与陈思诺首先把各种矿石进行了分类、标码。随后开始与小组其他成员粘贴画作,黄子唯为这个组的背景配色提供了参考。我们享受着这份快乐与喜悦,在完成画作的同时也认识了各种矿石。工作进展很顺利,到第二天的上午,老虎的形象已经跃然显现,现在就差背景颜色了。陈思诺一心一意的用海蓝色石材拼深色背景,而隋宇童则在抹胶水拼出浅色背景。很快,整个作品做完了,果然是生龙活虎, 我们顿时感到成就感满满。

3.jpg

(三)

我们第三组的“劳动”也在按部就班地进行。我们组的任务是,用不同颜色的石子做一副北大西门的画。北大西门是燕京大学校友于1926年集资修建的校门,所以又称为校友门。此门为古典三开朱漆宫门建筑,与颐和园东宫门相似,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北大西门是北京大学的标志性建筑,是人们认识北大的重要窗口,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故我们小组采用它作为底图制作作品。

首先,我们从老师手中接过已经转好的数码像素图,然后开始有条不紊地着手创作。

我们把像素图粘在一张大亚克力板背面,根据对应数字找到相应的石子,这是准备工作。接下来,我们就用胶水把石子粘在亚克力板上。这一过程中,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配合默契,效率很高。

4.jpg

后来,我们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石子粘得不牢固,将板子立起来时石子就会掉下去。这时,我们选择求助老师。老师耐心地告诉我们,要将石子嵌入胶水,等它凝固后再抬起板子,检查其是否牢固。我们这才发觉,是我们的方法有问题。我们原来只是把小石子撒在胶水上,当然不牢固了。

第二天下午,我们更加踏实稳重,认真仔细地粘每颗石子。终于,在大家不懈努力之下,我们的作品越来越丰富,最终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北大西门画。这也是我们的心之所向,完成以后,大家“普天同庆”,共同为这耗时几天的“巨作”而欢呼雀跃。

5.jpg

这次活动很好地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我从中明白,路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人要一点一滴成长,好好做。以后,我将心怀梦想,奋勇向前,踏踏实实,追求卓越,为了心中的理想,砥砺前行。

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