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十载・木刻镌新 ——我校师生共同完成纪念性大型黑白木刻版画作品

作者:栾雨晴 发布时间:2025-06-24 编辑:审核: 浏览次数: [关闭]

近日,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一幅独具匠心的黑白木刻版画作品惊艳亮相,该作品由栾雨晴老师带领社团同学及高中选修课同学共同完成,以独特艺术形式为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建校十周年献上诚挚祝福。

一、何为“新兴木刻版画”?

中国是版画的故乡。在中国美术史上,版画是抹不去的记忆、翻不完的篇章。20世纪30年代,在鲁迅先生的倡导下,新兴木刻运动蓬勃兴起,它在继承传统版画技艺、借鉴欧洲版画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版画的便捷性、大众性、可复制性,使新兴木刻艺术成为“时代的战鼓”和“革命的号角”,拉开中国现代版画的发展序幕。抗战爆发后,江丰、力群等人将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理念带到延安,以大众化、民族化的作品,鼓舞民族斗志、铭刻红色记忆,播下版画艺术向时代、为人民的种子。可以说,延安时期的版画创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艺的重要篇章。延安文艺精神之光,照亮了中国现代版画创作之路。

二、此版画作品的寓意

作品定名为《博雅十载・木刻镌新》,“博雅” 既体现我校与北大的渊源及文化传承,又有博学雅致之意;“十载” 则说明了我校十年来的艰辛办学之路;“木刻镌新” 则强调以黑白木刻的形式镌刻学校新风貌、新发展。

在前期设计过程中,同学们充分考虑到作品设计元素要丰富且寓意深刻,因此版画以新校区主体建筑居于画面核心,象征着学校当下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北大博雅塔作为北大标志性建筑,代表着深厚文化底蕴与学术传统的传承;北大银杏叶的点缀,为画面增添灵动与诗意,寓意学校如银杏般不断孕育新的希望与活力。可以说,这幅作品饱含了师生对学校的热爱与感恩。此次创作灵感源于对学校十载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以及对北大精神传承的思考。我校师生希望通过黑白木刻这一经典艺术形式,留存学校新貌,展现学校与北大深厚渊源。

三、此版画作品的创作历程  

在具体创作中,栾雨晴老师带领学生历时五个月,完成了这幅长3米6,高1米6的巨幅版画作品,整体技法采用了黑白木刻的技法,运用不同刀法,通过线条疏密、块面大小塑造形象、营造空间。阳刻线条明快流畅,阴刻块面深沉厚重,二者巧妙结合,使画面层次分明、节奏感强,展现出黑白木刻独特艺术魅力。

如此巨大的尺寸,不仅是为了追求视觉上的震撼,它更意味着师生们要在更大的空间中进行布局与构思,在展现丰富细节的同时确保整体的协调性,这无疑是对技艺与耐心的极大考验,也体现出大家对学校满满的诚意与热爱。

四、艺术家寄语

此作品完成后,得到了多位艺术家的肯定。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中国画创作研究院院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特聘书画家、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代表杨文森先生为此版画题词:“木刻镌图景,师生汇匠心”。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芝加哥亚洲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艺术发展专发起人、北京文理研修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国家民族画院画家、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特约艺术家、中国工笔画学会特聘理事,《文化月刊》杂志执行主编、《中国书画》编辑部主任徐航先生对此作品题词:“一刀一痕,刻绘校园盛景;共思共作,凝汇师生深情”。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副秘书长贾志发先生题词:“十载黉门,育李培桃开骏业;一方木刻,裁云镂月绘鸿章。黑白交融,刻就校园新景致;师生共济,迎来校庆好时光。”

这幅黑白木刻版画不仅是一件艺术作品 ,更是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十年发展的生动记录。十年来,学校见证学子成长、教师耕耘,此作品凝聚着大家对学校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是全体师生爱校荣校精神的艺术呈现。在未来,艺术组将继续秉持育人初心,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教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