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研习探微科学,诺奖探秘启智梦想——记2025年新初二同学瑞典学习之旅

作者:吴玥璇(初二1班)、王中卉(初二6班)、董佳宁(初二9班)、章毓卉(带队老师) 发布时间:2025-08-25 编辑:审核:刘晓美 终审:刘亚慧 浏览次数: [关闭]

8月中上旬,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学生和附中本部学生一起去瑞典开展了科学学习之旅。在本次瑞典斯德哥尔摩学习活动中,学生们在瑞典皇家理工大学科学之家,深入探索了科学、自然、化学、物理、生物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妙。学习之余,我们探访北欧城市风光,感受瑞典王宫的厚重历史,市政厅的庄严肃穆,诺贝尔博物馆的星光璀璨……

【丰富课程激兴趣,实践活动得新知】

同学们学习了风能的原理、应用及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互动实验,大家亲手制作了简易风车模型,亲自测试了不同个数、角度的扇叶风车转速的差异,培养了同学们亲自动手的实践能力,一次次的测试也让同学们知道了科学的严谨性。

通过观察捕获的水下生物,大家了解了各种水生动物的外形特征、辨别方法、生活习性等,也了解了水生生态系统的构成。这一实践环节让课本上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

同学们初步了解了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拿方块小游戏体验了算法的实际应用。大家分组设计简单游戏逻辑,感受到科技创新的乐趣与挑战。

同学们穿上实验服,亲手操作实验,混合溶液试剂、粉末 体验不同溶液粉末混合后的不同反应,通过观察现象和记录数据,大家对化学反应的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学们实验探究了聚合物的独特性质,如弹性和可塑性,结合实际生活,了解这些材料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大家对材料科学的浓厚兴趣。

【探寻瑞典文化足迹,跨越时空对话历史】

诺贝尔奖博物馆,昏暗展厅中,爱因斯坦推演相对论的草稿与居里夫人实验室的放射性灼痕原件构成文明与进步的火炬传递链。同时居里夫人烧杯上的灼痕让我明白,伟大发现常伴随伤痕。和平奖展区,一幅幅抗争者的影像令我们眼角泛泪。

满载知识与感动的研学之旅结束了,但斯德哥尔摩的砖瓦与海浪仍在诉说着。这场学习之旅在我们心灵已种下探索的种子,也给我们带来了文化交流的机会,我们将带着这份独特学习经历继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