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动化学,点亮创新:新材料科普代言,赋能生活新体验——记北大附石学子参与集团校“我为新材料代言”科普活动

作者:李怡婷 卢佳 发布时间:2025-09-28 编辑:审核:徐文博 浏览次数: [关闭]

在暑假期间,北大附石学子就开启了自主攻关模式,从文献检索到实验操作,从内容设计到视频后期,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在我校化学教师卢佳老师和吴丹老师及附中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四组同学凭借其扎实的研究成果与专业的展示,从众多北大附中集团校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进入到现场展示,充分展现了附石学子的自主探究能力与科学素养。

我是“新”材料【丙纶纤维】项目介绍:聚焦于丙纶纤维密度小,质地轻,有良好的防水性、耐磨、耐腐蚀性及保温性等特点。实验中,对于丙纶纤维防护服进行实时、多角度测试,展现其比传统的棉布防护服更好的防护效果。丙纶纤维防护服不仅在医疗方面具有显著的突破性和创新性,更保障了更多医疗工作者的安全。

我是“新”材料【仿生鲨鱼皮】项目介绍:重点研究仿生鲨鱼皮的减阻性和防污染性。通过模仿鲨鱼皮表面的盾鳞结构,有效减少流体阻力并抑制湍流,从而降低摩擦阻力。实验中,对仿生鲨鱼皮材料和不锈钢、碳纤维材料的防油污性、防水性和抗泥沙性进行对比,展现了仿生鲨鱼皮材料的优异性能,同时对其未来在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做出了展望。

我是“新”材料【碳纤维材料】项目介绍:主要展现了碳纤维材料的抗冲击性和高强度,以及其制备流程与特殊的原子结构特点。通过落球实验来对比碳纤维、不锈钢和铝的抗冲击强度;通过双板刮擦实验直观显示其表面强度、硬度。碳纤维的实用性也体现在它在羽毛球、碳板等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充分感受材料科学的奇妙。

我是“新”材料【镍钛记忆合金】项目介绍:着重调研镍钛合金的“记忆”原理,并探究镍钛合金发动机如何将热能转化为动能以及如何从减少热损耗和降低材料损耗的角度进行优化。通过合金丝遇高温后的形状变化让同学们体会微观结构的改变对宏观形态的影响,引发同学们对于这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合金的思考。另外,其记忆特性在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也有所应用。

活动现场,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围绕各展台驻足,带着对新材料的好奇积极提问、参与互动。面对同学们关于“仿生鲨鱼皮如何模拟自然结构”“丙纶纤维与传统纤维的差异”“碳纤维在航空领域的应用限制”等问题,附石学子从容应答,一边结合实验演示讲解专业原理,一边耐心重复操作步骤,确保每位观众都能理解。现场集章环节中,三组展台前始终人气高涨,同学们在观看实验、交流讨论中,深入感受新材料的魅力。


此次活动不仅是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学子科学探究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搭建了集团校间学术交流的桥梁。在新型材料科普实践中,同学们的参与状态生动诠释了科普的深层价值。这种从“被动接收”到“主动建构”的转变,不仅让科学知识扎根于心,更在其精神世界播下探索的种子,这份被激发的科学热情与实践自信,实为科普活动赋予的宝贵成长养分。未来,学校将继续鼓励学生深耕科研领域,以实践探索驱动创新思维,在更多平台上展现附石学子的风采。



附部分学生活动感受:

昨日在附中本部的“新材料”代言活动,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从“研究者”到“传播者”的角色转变。我负责讲解本组的仿生鲨鱼皮海报,当从埋头准备转向面对观众时,才真正体会到新材料知识的魅力在于分享。

起初有些紧张,但看到听众因鲨鱼皮神奇的减阻特性而露出惊奇的表情时,自豪感驱散了忐忑。我努力将复杂的原理转化为生动的语言,运用肢体表达化抽象为具体。此刻,仿佛自己不仅是代言人,更是一座把同学的渴求与陌生知识连接的桥梁。当讲解引发提问与讨论,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迸发。我深刻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不仅在于发现,更在于这激发共鸣的传播过程。

——高一(2)班韩佳吟

最初的时候,参与此次活动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看看能不能学到点什么。但随着活动进行的不断深入,让我体会到了在知识探索时的乐趣和化学独特的魅力。经过层层选拔后,我们不懈的努力和付出给予了我们参加这个活动的入场券。

我们怀着激动和紧张心情去往了活动场地,我们从最初的磕磕绊绊地讲述,到落落大方的表达,我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团队内的合作越来越默契,操作的越来越熟练;在活动中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在向他们讲解与交流时,自己也收获颇多,拓宽了思维。

——高一(2)班杜昕灿

这次在北大附中以“我为新材料代言”为主题的科普活动,既有趣又有收获,尤其是我们组对仿生鲨鱼皮的测试体验,让我对新材料的魅力有了直观感受。

活动中,我们小组聚焦仿生鲨鱼皮,还特意用仿生鲨鱼皮不锈钢片做对比,设计了抗泥沙和防油污两项实验。做抗泥沙测试时,我们把两种材料上同时倒入混有泥沙的水,明显看到,仿生鲨鱼皮表面的泥沙一冲就掉,而不锈钢片上还残留着不少细小泥沙。防油污测试更直观,滴上食用油后,仿生鲨鱼皮上的油污能轻松滑动,用纸巾轻轻一擦就干净,不锈钢片却会留下明显油痕,得用洗洁精才能彻底清理。这两场实验下来,仿生鲨鱼皮“自清洁”的特性不再是书本里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能看到、摸到的效果,特别有冲击力。

——高一(2)班李怡婷

今天在北大附中的丙纶纤维科普活动让我收获颇多。和同学们分享丙纶防护服的优势,结合纤维结构分析性质,再一起动手做实验,看着大家从好奇到理解的眼神,特别有成就感。这次活动不仅锻炼了我的科普表达能力,也让我感受到把专业知识转化为趣味内容,能让更多人爱上新材料领域。

——高一(3)班郑子涵

今天在北大附中的丙纶纤维科普活动很有意义。和同学们分享丙纶防护服的优势,结合分子结构分析其性质时,大家的专注让我更懂如何把专业知识讲通俗。一起做实验的过程中,看着他们因现象产生好奇,我不仅巩固了对丙纶纤维的认知,也学会了用互动方式传递科学,收获满满。

——高一(3)班曾泓睿

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学会了如何用实验验证新材料的性能,更感受到科技源于自然、又服务生活的神奇。原来从鲨鱼皮的结构中获得灵感,就能研发出这么实用的新材料,在航天航空,海洋船舶中,解决了很多麻烦。

我很荣幸能在本次活动中成为“镍钛记忆合金”的代言人,为新材料的科普传播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活动过程从资料收集与视频制作,到海报设计与现场展示,不仅让我深刻理解了“形状记忆效应”这一神奇的科学原理,拓宽了我的视野,锻炼了我的科学探究思维,更使我真切感受到新材料科技所蕴含的无限可能与人文温度,新材料科技并非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其特性正逐步应用于生物医疗、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展现出服务社会、推动进步的强大现实力量。同时,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每一位老师与同学的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小组向给予我们无限宽容与鼓励的老师们,以及充满好奇与活力的同学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是大家的共同参与,让这次新材料的科普之旅,成为一段充满收获与感动的记忆。

——高二(1)班李卓熹


这次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锻炼自我的机会。在这次活动中,我不仅在准备阶段学习到了前沿的科学知识,还在展示过程中锻炼了讲解能力,让我受益匪浅。同时,我也要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热情捧场,让这次展示能完美进行。

——高二(2)班 李昊臣

我很荣幸能参加这次活动。在紧锣密鼓的活动筹备阶段,我们制作活动海报、敲定活动方案的过程历练了小组内每位成员的能力,拓宽了我们对化学材料的认知。同时,这次活动能够精彩圆满的完成离不开每位观众的捧场。非常感谢每位老师和同学的宽容与热情。

——高二(2)班 卞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