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点滴——陪伴

作者:初一3班 王竞焓家长 发布时间:2017-01-19 编辑:审核: 浏览次数: [关闭]

       今天很荣幸与各位家长分享,我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做法。家长们都有自己教育子女成功的经验,可以在今后互相交流,使咱们的孩子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
       我觉得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幼儿期、刚上小学、初一入学阶段。这几个阶段孩子对父母的陪伴需求时间、内容、和形式上是不一样的。越小陪伴需要时间长,内容和形式可单一,越大就不需要太多时间,但在内容和形式上就要丰富。我家孩子一直是和父母在一起,我曾给孩子断断续续地记录成长日记,记录成长中有意义的事情。这是在孩子不会写字前,等她自己能写字了,就让她自己写,从写一句话开始,写什么都可以,慢慢的促进了孩子的语言发展,理解能力,致使孩子很容易的从幼儿园过渡到了小学。
       初中,孩子开启了住校的生活,不能时刻陪伴。也曾担忧和不舍,但有了小学的习惯基础,相信孩子能自理。我就利用有限的陪伴时间,和孩子一起规划。这与学校和于老师的要求一拍即合,在每个阶段,有目标、有计划、有落实、有评价。先规划一周,刚入学,任何都是新的,新环境,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第一周,在学习任务不是很紧的情况下,指导孩子熟悉身边的环境,调整心态,尽快融入到新的集体中。住校期间,学习生活自己合理安排,做事情要有思考,有想法,事无巨细,都要认真对待。孩子很快适应了初中的生活和学习节奏,各方面发展基本正常,这也就奠定了将来无论上高中、大学都是一样的,如何适应新环境,很快进入角色,都要自己勇敢去面对。因而我是很注重孩子初一第一学期这段时间的陪伴,孩子成功渡过,家长便可无忧。孩子每周回来,都会和我说说学校里发生的事,自己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哪儿做得不够好。她们宿舍经常评为优秀宿舍,自己评为优秀住宿生,参加学校活动获得优秀学生等等。我倾听着,感受着孩子的成长,体会着细小的变化,我也乐在其中。
       转眼,一学期结束,迎来寒假。对于孩子假期的安排、监管,家长不能疏忽。这里我有自己的一点想法,假期是查漏补缺,可以学习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开阔眼界的时候,但也容易让孩子变散,无规律。我便借着于老师让孩子写假期计划的契机,认真规划假期。我认为,与其到假期家长管理督促孩子,下命令,不如提前梳理、合理安排,变被动为主动。在孩子的假期计划下点功夫,孩子写完后,我和她沟通,计划是要付诸行动实施的,不是用来看的,一定要有时效性,可行性,对自己有指导和约束,让计划指导行动,与其在落实时候打折扣,不如不写进计划。这样提前做好引领,形成自律,假期适当监督,检查到位,家长也能解脱出来,对孩子也是一种培养。接下来我和孩子一起修改完善了一下计划,对于含糊的,不具体的又作了补充。比如“看”“了解”“阅读”“锻炼”,告诉孩子“看什么”“了解什么”“阅读什么”,不同学科看、了解、阅读的内容也不一样。政治学科“看”,可以看、听新闻,报纸,做简单记录,摘抄等。从而使计划可行,具体化,做到自己心中有数,起到计划的作用。每天坚持进步一点点,收获一点点。
       寒假里有春节这个传统节日,家长和孩子对计划肯定会打折扣,可适当微调,但当天任务一定要完成,这是底线,也是培养孩子习惯的关键。管理孩子,就先要管理自己,就需要一起坚持。
       现在的陪伴是为了将来的不陪伴,再不能陪伴或孩子不需要陪伴的时候,留给孩子身上的东西就是财富——有思想、会学习,会做事等等好的习惯会受益终生。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是长期、漫长、艰巨的,我们不能代替他们成长,让孩子踏实、勇敢去闯,我们只需适当的陪伴。
       这是我教育孩子的一点体会,可能我的做法和您会有碰撞和交集,也许会给您一些启示和影响,教无定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希望咱们的孩子健康成长,过一个愉快的假期,学习并快乐着。再次感谢于老师对孩子们的指导和付出,感谢各位家长的聆听。谢谢!